“以前有纠纷,调解得找村里,投诉要找部门,咨询得请律师……现在,去综治中心一趟就行。”如今,云南省大理州12县(市)综治中心全部开门接待,办事群众从“到处找、多头跑”变为“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真正实现“一中心兜起解纷大小事”。
近年来,大理州先后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州”“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合格城市”等称号,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屡创佳绩。
今年,乘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东风,该州于6月底全面实现县级综治中心“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正式从“治理佳”迈入“治理+”新阶段。
“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大理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袁亚平强调,基层综治中心不是简单的办事窗口,而是扎根群众的治理枢纽,建设与运行必须始终锚定“便民、惠民、利民”的核心坐标。
由制及治
综治中心建设各显特色
剑川县沙溪镇寺登街,作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旅游居住。
随着小镇人气渐旺,群众安全、买卖纠纷等问题也随之凸显。在综治中心建设过程中,寺登村不仅引入公安、社区、司法等力量,还结合本地旅游业发展实际,邀请消防、民宿协会管理人员常驻,重点聚焦涉旅纠纷化解。
成立于村综治中心内的剑川县客栈行业协会沙溪工作站,则通过选树“最美民宿”,积极引导客栈民宿行业诚信依法经营。在综合治理下,这个年接待游客数百万的古村,近年来治安、刑事案件和矛盾纠纷数量持续下降。
南涧,一个山区面积占比达99.3%的南部县城,群众居住分散,诉求多样。其中,婚姻家庭纠纷易发多发,成为当地治理工作的重难点。
为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和反映诉求,该县今年将综治中心迁至南涧县政务中心,不仅单独增设婚姻解纷窗口,还设立“一站式婚姻家庭纠纷服务中心”,有效整合法院婚姻家庭类案件、民政离婚登记和妇联妇女儿童家庭矛盾调处职能。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南涧县聚焦家庭这一治理“最小单元”,以家庭和谐稳固为区域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从一纸规定到12县(市)的完美落地,大理州根据区域实际建好、建强综治中心,实现全部开门接待,这不仅是对中央政法委“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的扎实落地,也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风险隐患在法治轨道上定分止争筑牢坚实阵地。
因治而兴
民富城安焕活力
“这个可是我们村的特色,大伙一定尝尝。”7月10日一早,弥渡县新街镇大荒地村党支部书记张林保领着大家从村头平整的水泥地,经过“遵纪守法示范户”张家,路过白墙黑字的村规民约照壁,来到荷塘对面的蔬菜种植合作社。百米外,合作社的黄瓜大棚排列整齐,村民正在采摘。
仅仅5年,原本产业差、基础差、环境差、村风差的“大荒地”,为何摇身一变成了现在众人眼中的“幸福里”?在张林保看来,一个“治”字足以概括。
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率先开展环境整治,拆除闲置的破、旧、危老房。这一拆,拆出了新增耕地,拆出了果园、菜园和花园,大荒地村渐渐有了生气。
人居环境改善后,张林保和村干部又开始着手推进治安整治:结合本村实际制定17条村规民约;发挥“村贤巧妇”等道德模范作用,成立女子调解队;邀请民警和法律顾问下沉村子,提供治安防范支持和法律咨询服务……几年下来,村民法治意识显著提升,小偷小摸问题几乎绝迹。
环境好了,治安强了,村民对致富的期盼和信心也更足了。2020年11月,大荒地村党支部成立弥渡博润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用收益安装路灯、拓宽道路,举办“村晚会”,吸引40余户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
大荒地村的蜕变,只是大理州综合治理成效的一个缩影。
距离大荒地村10余公里的弥渡产业园区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吸引入驻企业130余家,2024年营业收入超60亿元。
今年4月,弥渡在园区内建成护企综治中心,该中心整合政法各部门资源,实行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每周三进驻,有需求随时进驻的模式,为产业园区提供深度、定制的法治服务。
因治而兴的例子,不止弥渡。祥云县司法局在综合治理中不断优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提升行政执法规范,推动辖区非公经济组织蓬勃有序发展;漾濞县人民法院重点攻坚知识产权保护,让瓦猫、扎染等大理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法治护航,实现良性传承……
从佳到“+”
构建综合共治新格局
走进各县综治中心大厅的入口处,“综治工作流程图”是标配。常驻、轮驻部门以及社区等主体部门职责边界清晰标注,在有序串联下形成解纷闭环。
除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要求的6个常驻部门外,大理州还根据治理实际增设教体部门和卫健部门窗口,重点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公共卫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此外,弥渡、剑川、宾川等地的县级综治中心,在受理案件过程中不仅整合了大理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智慧系统、在线调解、智慧城管等平台,还在大厅放置了集业务查询、法律援助、普法动态以及企业法治体检功能的法律服务机器人,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智能助力和精准的法律服务。
县级综治中心为群众反映矛盾纠纷提供了“理”的窗口,而深入乡(镇)、村一级综治中心的各部门,则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实实在在“治”的支撑。
大理市三和社区的综治中心引入司法所、社区法律顾问等力量,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方式递进式处理群众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同时,剑川县人民法院、检察院等纷纷将力量下沉至村一级,设置诉讼服务站、巡回法庭以及检察“两进”三下服务站……大理州各级各部门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既恪守职责、深耕主业,又协同联动、攥指成拳,以聚合之力构筑起一个个高效解纷的“前沿阵地”。
(大理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