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陕西省镇安县人民检察院推行“检察+综治”双进工作机制——让群众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时间:2025-09-17 14:47来源:陕西日报责任编辑: 陈言


镇安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待务工人员

“钱陆续到账了,太感谢你们了。”9月7日,务工人员何成(化名)在电话里激动地说。

“收到钱就好。我们会继续跟进落实,你们放心吧。”陕西省镇安县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徐斌回应。

近日,在镇安县人民检察院、县综治中心、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多部门协同推动下,一起历时两年的务工人员集体讨薪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通过“民事支持起诉+基层综合治理”机制的有效衔接,承包商胡某与何成等11名务工人员达成和解协议。这是镇安县深化“检察+综治”工作机制、助力弱势群体依法维权的一个成功案例。

2024年10月的一天,何成与10名工友走进镇安县综治中心反映,两年前,他们在承包商胡某负责的工程项目中务工。然而工程结束后,胡某却以“资金周转困难”“甲方未结款”等为由拖延支付工资。两年间,他们多次上门讨要,均无果而终。

当日,在镇安县综治中心值班的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耐心接待了他们,详细记录每个人的工作情况、欠薪金额和诉求,并第一时间将线索移送县人民检察院立案研判。该案被受理后,承办检察官迅速行动:一方面,逐一联系务工人员,帮助他们整理证据链,明确欠薪具体数额、工作起止时间、约定报酬等关键信息;另一方面,联合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实地走访,向项目发包方等多方核实情况,并对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梳理此前调解进展与争议焦点。

在事实清楚、证据初步固定后,2024年12月,镇安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启动民事支持起诉程序,向县人民法院提交支持起诉意见书。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这些务工人员缺乏法律知识,诉讼能力较弱,于是在诉前多次与县人民法院沟通,协助开展调解工作,从情、理、法多角度对承包商胡某进行释法说理,引导其认清法律责任与社会后果。

最终,在镇安县人民法院开庭前,双方达成和解:胡某承诺支付全部欠薪,并制订了分期付款计划。9月7日,检察官进行电话回访时确认,胡某正在按期支付款项,剩余部分将陆续履行。

记者了解到,这起纠纷的化解,得益于镇安县人民检察院推行的“检察+综治”双进工作机制。该机制以县综治中心为枢纽,在全县范围内构建起“15个镇级检察服务站+156个村级检察联络点”的立体化服务网络,聘请171名综治干部担任检察联络员,通过“定点接访+巡回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矛盾排查、纠纷前端化解、法治宣传等工作,真正把检察监督与服务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

据统计,自该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化解涉及务工人员讨薪、赡养纠纷、邻里矛盾等各类纠纷76起,收集司法救助线索15条,开展普法宣传46场,现场提供法律咨询126人次,切实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法治的力度与温度,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记者 张英 通讯员 白宗灵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