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2025年西安市秋季开学“法治第一课”在临潼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讲。记者 席晨摄
旋转魔方上的法律条文、地面答题系统的趣味互动、VR设备中“身临其境”的安全演练……9月12日,2025年西安市秋季开学“法治第一课”在西安市临潼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讲,为全市青少年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盛宴。
“大家看,这些法律条文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可以触摸、互动的存在。”在临潼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曹瑞楠的引导下,学生们轻轻推动旋转魔方,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知识随魔方转动逐一呈现。
这场由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教育局、市司法局等部门联合打造的法治教育活动,将沉浸式互动体验与情景化教学深度融合,不仅让现场的学生全情投入,还通过云端直播吸引了超7万名观众在线观看,让法治教育突破时空限制,触达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
随着主持人宣布地面答题系统启动,展厅地面瞬间化作巨大的答题屏幕,一个个法律问题如音符般跳动。学生们踩着屏幕上的选项穿梭作答。
“击毙陋习”射击游戏、VR安全演练体验项目前更是排起长队,学生们在虚拟场景中体验了“知法”与“避险”的紧密关联。临潼区华清小学五年级学生麻馨予说:“这个游戏太有意思了!屏幕上会弹出‘打架斗殴’‘夜不归宿’等字样,我要用‘法治子弹’把它们一个个‘击毙’!”
这个位于临潼中学学境楼内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由临潼区人民检察院与临潼中学合作共建,面积600余平方米,去年4月完成升级改造后正式启用。该基地巧妙汲取临潼区的文化旅游特色,依托多媒体、数字化、网络技术,以“体验、互动、思考”为核心设计理念,集法治宣传、犯罪预防、关爱帮教于一体,已成为青少年的法治体验新阵地。
此次活动中,传统文化与法治精神的碰撞成为一大亮点。在“礼法长歌”展区,《典籍里的中国》情景演绎生动再现了“孔融让梨”“徙木立信”等典故,将千年之前的规则意识与现代法治精神巧妙结合。“原来法律不只是条文,还是文化的传承。”“我要做一个懂法的‘小古人’。”……看完演绎,学生们纷纷在电子留言屏上写下感悟。
“法治诗词”抢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这句话出自哪里?”主持人话音刚落,一名学生立刻举手:“出自《管子》。”这名学生的回答赢得全场掌声。
普法教育的关键在于精准对接青少年需求。随后的专家对话环节,检察官、法官、交警围绕青少年成长中常见的困惑,结合真实案例和法律条文,深入浅出地分析解答,给出明确法律指引。针对“上头”电子烟,专家详细讲解识别技巧和吸食后的危害,为学生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此次“法治第一课”是陕西省秋季“法律进学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以科技赋能、文化融合、角色代入为突破口,将普法教育从枯燥的说教变成了可参与、可体验、可感知的互动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法律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引导他们从心底认同法治、遵守法律。”临潼区人民检察院“骊雨心荷”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检察官任兆锦说,“我们将联合司法、教育等部门,进一步完善法治教育基地的功能,将基地建设成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阵地和特色课堂,创新理念、丰富形式,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记者 席晨 通讯员 闫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