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天空湛蓝如洗。在这片看似苍茫却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肩负着“化干戈为玉帛”使命的德令哈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正高效运转,成为高原小城提升治理效能、温暖群众心田的生动注脚。近日,“法治护航新征程共筑平安青海新‘枫’景”海西行采访组来到德令哈市综治中心,探寻德令哈市“一站式”解忧的“秘诀”。
走进宽敞明亮的玻璃大门,综治中心引导受理区工作人员应秀萍快步迎上前来:“记者同志,欢迎到综治中心!你们可别小看这扇门,群众家里家外的烦心事儿、闹心事儿,只要进了这一扇门,基本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她的话语简洁有力,透着一份自豪。
跟随应秀萍进入大厅,眼前豁然开朗。宽敞的受理区、专业的多元化调解区、科技感十足的指挥调度区等功能区块一目了然。8个开放式服务窗口前,办事群众正与工作人员低声交谈,秩序井然。墙上悬挂着的19个入驻部门的标识牌,无声地宣示着这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决心与实力。
“一扇门”背后的硬实力
“综治中心能有今天的高效运转,德令哈市委、市政府下了真功夫、实功夫。”应秀萍边走边介绍,语气中充满敬意,“德令哈市委主要领导部署推动、靠前指挥,多次实地调研指导、召开专题协调会,全力统筹保障财政及人员力量支持,为综治中心建设和高质量运行掌舵定向、保驾护航。”她指向各个功能区,说:“您瞧,这7个精心设置的功能室、8个便捷的服务窗口,还有9个常驻部门加10个随驻部门组成的‘联合舰队’,都是实实在在聚合起来的资源力量。”
综治中心入口处的电子大屏上,一组鲜活的数字正在滚动:“自5月20日投入运营以来,累计办理各类事项214件,已办结210件,办结率达98.1%”。这不仅是统计数据,更是德令哈市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交出的首份亮眼“成绩单”。
记者一行走到“金柏调解室”门前时,恰逢一场关于贷款纠纷的调解刚刚落下帷幕。当事人老马紧握着调解员的手,脸上愁云散尽,连声道谢:“哎呀,为这点儿贷款的事儿,我原以为要跑断腿、磨破嘴,打官司都不知道要折腾多久。真没想到,在综治中心的这个调解室里,双方当事人和调解员坐在一起,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就把事情给说透、解决了!太感谢了!”老马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应秀萍适时向采访组记者解释:“德令哈市人民法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资深业务骨干常驻综治中心,像婚姻家庭、劳动争议、邻里纠纷这些过去容易扯皮、群众跑断腿的‘老大难’问题,现在都能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一张网”织就的全链条
走进指挥调度区,巨大的电子屏上,事项流转路径清晰可见。“这是我们的‘智慧大脑’。”综治中心负责人樊晓霞指着屏幕说,“我们严格依照《德令哈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事项办理流程》,健全了‘综治平台派单、办理部门接单’的工作模式,确保每一起群众诉求或矛盾纠纷都能精准导入最合适的处理程序。更重要的是,我们建立了‘集中受理、分流转办、归口处理、分工协作、限时办结、跟踪回访’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流程。”她随手翻开桌上的督办记录本,展示道:“你们看,运行以来,我们已经印发了2期督办提醒函,对临近期限仍未办结的事项进行书面督办,对办理不力的进行提醒并责令限期整改,相关单位都按要求及时整改到位了。闭环管理,说到做到。”
此时,法律援助窗口前,市民张女士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整理材料,申请法律援助。“我这个工伤赔偿的事儿拖了快半年了,以前要跑德令哈市人民法院、市司法局,现在这里一次性提交材料,法律援助就对接上了!”她感慨道。记者了解到,自综治中心运行以来,已提供诉讼服务45件,办理法律援助35件,代拟法律文书14件,完成公证57件——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群众少跑的冤枉路,更是维权加速度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平台”托起的智慧治理
在综治信息平台的控制台前,技术人员陈浩向记者展示了“智慧治理”的魔力。他点开系统,屏幕上“平安青海”二维码的应用推广数据清晰可见。“群众用手机扫一扫这个二维码,就能直接在线上提交邻里纠纷、劳动社保等各类诉求,还能预约调解服务,真正实现了‘指尖上的调解’,连一些小矛盾都不用专门跑腿了。”陈浩介绍。目前,已有48件矛盾纠纷通过线上渠道录入系统,并按照预设流程高效流转。他轻点鼠标,展示了平台强大的整合能力:“看,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等关键部门的数据在这里实现了真正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群众的信息‘一次录入’,我们各相关部门就能‘多方使用’,彻底打破了过去的‘数据壁垒’。”
屏幕的另一区域,显示重点人员管理信息:安置帮教人员25人、重点青少年33人——每一条信息都定期更新,动态管控。“依托这个平台,我们能管实管严各类重点人员,为基层精准防控、制定有效帮扶管控措施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陈浩补充道。这精准到人的数据管理,如同将潜在的社会风险牢牢锁进了精细化治理的“保险箱”。
记者手记
夕阳西下,为德令哈市这座高原小城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辉。走出综治中心,回望外观并不宏伟、内部却高效精密运转的“治理枢纽”,其力量之源恰恰在于将分散各处的治理“线头”,拧成了一股坚实有力的“绳索”——19个部门协同发力,98.1%的办结率落地有声,57件矛盾纠纷化于无形,27件信访事项妥善处理。
当“多门跑”变成“一站清”,当“踢皮球”转为“接单办”,德令哈市综治中心用实践诠释了何为“基层主防”。这扇门内,小城以智慧与决心编织了一张精密之网,兜住的是群众日常的忧与盼,托举的则是治理现代化最坚实的底座。基层治理的答案,或许就藏在这座西北小城高效运转的方寸之间——让每一个诉求都有回响,让每一条裂痕都被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