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达木盆地的东南隅,群山如黛,褶皱里藏着草原的呼吸,沟壑间流淌着牧人的歌谣。这里的基层牧区派出所民警、辅警日夜坚守,借“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把“平安指数”绣成了牧民心头的“幸福花纹”。近日,“法治护航新征程共筑平安青海新‘枫’景”海西行采访组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公安局察苏派出所,探索基层公安如何牵起“主防脉络”的丝线,织就一方“平安锦缎”。
8月20日10时许,记者走进察苏派出所,看见都兰县基层警务数据平台屏幕上正显示着辖区的实时治安情况。“李警官,我们小区的王先生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你能过来看看吗?”没一会儿,派出所民警李欣鹏接到辖区反诈专员线索,记者跟随李欣鹏立即赶往该居民家中,15分钟后,车停在了王先生家单元楼下。王先生突然接到自称“公安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他的银行卡涉及一起诈骗案件,语气严厉地要求王先生配合“调查”。突如其来的“指控”让王先生方寸大乱,在对方的步步紧逼下,他乖乖添加了犯罪嫌疑人的微信,一步步走进精心编织的陷阱。凭借多年反诈经验,李欣鹏一眼识破这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的诈骗,他一边安抚王先生的情绪,一边逐条拆解骗局:“真正的公检法工作人员绝不会通过QQ、微信来办案,更不会让你私下转账。”经过耐心劝导,王先生这才如梦初醒,惊出一身冷汗。此时他的手机正停留在转账界面。
这是都兰县公安局大力推动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改革、基层战斗力迅速提升的一个生动缩影。
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推进,都兰县81.5%牧民向察苏镇、香日德镇集聚,“牧区警力闲置、镇区负荷超载”的双重挑战考验着都兰县公安局守护安全稳定的担当与智慧。针对区位特点,都兰县公安局精准破题,以“两队一室”改革为核心,科学规划两个“1+2中心联防所”,即:察苏派出所联动夏日哈派出所、热水派出所,香日德派出所协同香加派出所、沟里派出所,形成“双核辐射、三所联动”的警力矩阵。
察汗乌苏派出所所长高勐告诉记者:“改革前,派出所里警力有限,虽然案件数量不多,但有些牧业村社较为偏远,加之辖区内矿山企业多,无论是民警下社区,还是办理案件,经常会出现警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一案捆绑全所’的情况时常发生。通过‘中心联防’工作模式,警力重组、机制重塑、职责重分,有效解决了牧区派出所‘忙闲不均、能力不等、打防不齐’的难题。”
一面墙上的工作认领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高勐随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社区警务队打造的工作认领栏。”为了让社区警务队的“面孔熟起来”,案件办理队的“拳头硬起来”,两个中心所不断在探索过程中借力打力。“我们按照民警、辅警擅长领域科学划分7个专项工作组,各组也按照自己擅长认领任务清单,根据完成工作情况进行奖惩,以此调动大家积极性,让民警下沉村社的时间更充足,跟老百姓的沟通更充分”。
“以前,接案子、跑社区分工不细,工作抓不住重点。现在,每天入户走访、宣讲安全防范知识,服务群众,和老百姓越熟,工作就越好干!”夏日哈派出所民警马良说。
高勐说,如今每周至少3天,民警会带着笔记本扎进社区,还会在社区办公室“蹲点”,像棵树一样把根扎进群众里。
现如今,以“铁三角”搭建的两个“中心联防”所,警力和警用设备集中又集约,各项事务都有专人负责,基层基础、治安防控、应急处突、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