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西宁市两级人民法院:织密社会治理“一张网”——“法院+综治中心”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系列报道之一
时间:2025-09-18 11:12来源:青海法治报责任编辑: 安羽

当邻里有了矛盾、婚姻生了嫌隙、合同产生纠纷,是否只有一纸判决才能定分止争?答案显然不止于此,从“一纸判决”到“源头化解”的治理升级,让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预防化解,让和谐在情理互动中孕育。

近年来,西宁市两级人民法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派员常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并深度联动协作,依托综治中心“小窗口”,既彰显司法权威,又传递民生温度,成为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正逐渐成为辖区群众的共识。

图片

坚持党委领导 主动融合对接综治中心

西宁市两级人民法院深刻认识到与综治中心融合对接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与紧迫感,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立足审判职能定位,积极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完善与综治中心的对接工作机制,整合诉讼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充分彰显了西宁市两级人民法院为大局服务的意识,主动融入综治中心的责任与担当。

为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西宁市两级人民法院选派资深法官、法官助理和调解能手常驻综治中心,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纠纷、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等一站式服务,致力于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闹心事”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在综治中心及时化解,实现人民法院与综治中心融合发展,切实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服务的效能与温度,为司法赋能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目前,每日有22名审判岗位干警入驻西宁市、各区(县)综治中心。干警们凭借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矛盾纠纷调解经验,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分析研判,为群众提供专业的法律指导和解决方案。2025年1月至6月,共参与指导综治中心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04件。

多方协同联动 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我们都符合征地款发放条件,为什么不给我们发放人头费?”

10余名村民将西宁市城北区二十里铺镇某村起诉至城北区人民法院二十里铺人民法庭。

二十里铺人民法庭庭长贺众明与法官薛长伟,联合二十里铺镇综治中心调解员,在调查了解情况后,与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开展联合调处。最终,这批系列案件通过“多元联调+司法确认”的方式得到实质化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案例是西宁市两级人民法院联动多方力量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实践。

西宁市两级人民法院不断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信息共享、联合研判、挂牌督办等机制,攥指成拳、凝聚合力,推动矛盾纠纷从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助力社会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从“单打独斗”转为“协同作战”。

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与城东区总工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司法局在城东区综治中心联合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室,及时化解工资拖欠、工伤赔偿、劳动合同纠纷。

西宁市湟源县人民法院与多部门高效协同,从政策解读、法律适用到现场调解,各环节紧密配合,在湟源县综治中心成功化解5件重大疑难矛盾纠纷。

西宁市两级人民法院通过与各职能部门紧密协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支撑。

创新驱动 打造解纷新模式

今年7月2日,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将庭审“搬”进城东区综治中心,敲响驻区综治中心速裁审判的“第一槌”,高效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此次速裁审判打破传统法庭审理模式,依托综治中心平台,整合人民法院速裁团队与综治调解力量,开启了基层司法服务新模式。

西宁市两级人民法院注重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依托综治中心搭建多元调解平台,充分发挥先行调解的优势。对于适宜调解的案件,引导当事人在综治中心先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有效减轻诉讼负累。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则及时转入诉讼程序,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通过这种无缝衔接的方式,实现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便利。

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在城西区综治中心设立“安居调解室”,累计调解物业纠纷、供热纠纷268件。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入驻大通县综治中心以来,调解案件1350件,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0%,既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又节约了司法资源,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从速裁审判的“第一槌”到成功调解千余件案件,西宁市两级人民法院不仅用实际行动减轻了群众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更以多元共治的模式筑牢了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守护群众安居乐业注入了坚实的司法力量。

“三步”工作法 激活解纷新动能

“没想到在综治中心能这么快就解决了纠纷。”一起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感慨道。

今年4月8日,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将巡回法庭“搬”进城北区综治中心,对上述服务合同纠纷案件进行现场审理,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并即时履行。

案件的妥善处理,既彰显了司法程序的规范性,又发挥了调解工作的柔性优势,为同类矛盾纠纷提供了“调裁一体、高效便民”的解纷指引。

西宁市两级人民法院推行“普法先行、调解赋能、联席共治”“三步”工作法。普法先行,坚持“零距离”讲法、“面对面”送法、“接地气”普法一体推进,深入村(社区)全方位宣传综治中心功能定位、工作流程,加强解纷途径指引,提升综治中心在基层治理中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可度。调解赋能,通过“法官带调解员”,入驻法官驻点指导调解,举办西宁市两级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员能力提升培训班等方式,提升人民调解员及调解组织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性。联席共治,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与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协同发力,构建多元解纷“一盘棋”格局。

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香格里拉“银铃法官”调解室和福禄巷北社区“芯中蕊力别样红”法官工作站,依托综治中心信息共享、数据互通的联动优势,及时会商研判村(社区)里的风险隐患,以“法官讲法理+社区讲情理”促成“小矛盾、小纠结、小疙瘩”一站式就地化解。

一桩桩案件止于诉前,一件件纠纷化于源头。“法院+综治中心”的深度融合,不仅有效分流案件,节约司法资源,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以和为贵的社会氛围。

在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宏伟蓝图中,综治中心作为关键枢纽,承载着整合资源、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稳定的重要使命。人民法院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西宁市两级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有效衔接社会各方调解力量,不断完善诉调对接、多元解纷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源头化解、多元化解,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注入强大的法治动力。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