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基层治理实践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新城街道16社区的“老伙计”调解队,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缩影。他们通过耐心走访、依法协商、换位疏导,成功破解居民用水难题,不仅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更让“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化解”的“枫桥经验”焕发新活力,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基层样本。
“老伙计”调解队队员们都是老党员、老干部和退役军人。他们退休后,也没闲着,一心扑在社区服务上。他们就是队长李仁智,队员李文、宋华、吕新民、王大春。
“太感谢社区党委和‘老伙计’调解队了!困扰我们好久的用水难题,彻底解决啦!”

3月17日,居民王大哥捧着一面写着“情系百姓办实事社区服务暖人心”的锦旗,送到了16社区的“老伙计”调解队。
今年3月初,王大哥的母亲搬到16社区居住后,发现卫生间水流特别小,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就向社区求助。“老伙计”调解队得知情况后,马上联系物业工作人员,对管道进行检查。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单元左侧地下室的水管总阀老化,导致管道堵塞。维修得花一笔钱,算下来,这栋楼五户居民每家要出60元。

为了解决费用分摊的难题,调解队采用“法理情”三位一体调解法,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耐心跟大家沟通。半天时间,五户居民就达成了共识。
本以为问题解决了,没想到王大哥又给社区打来求助电话:“这可怎么办?换了阀门后,我母亲家卫生间水流还是小!”
调解队队员们又赶到现场,进行二次全面检查。这次发现,从1楼到5楼卫生间的主管道都锈化腐蚀了,要彻底解决问题,每家还得再出270元。这下,有的住户不乐意了,怎么都不愿意出钱!
“老伙计”调解队特别擅长做群众工作。他们一边跟住户们拉家常,讲“小纠纷牵动大民生”的道理,一边针对有抵触情绪的住户,启动议事协商机制,认真听取大家的诉求,引导大家换位思考。

退休党员李文还结合《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三条,给大家解释:“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费用分摊、收益分配这些事,有约定就按约定来;没约定或者约定不清楚的,就按业主专有部分面积所占比例确定。咱们社区对公共管道维修费用分摊,没有相关规定,管道生锈也不是某一个业主的错。大家都是邻居,互相体谅一下,把这事儿解决了,以后生活方便,邻里关系也更和睦,遇到困难还能互相帮衬。”
在“老伙计”调解队的努力下,五户居民最终同意分摊费用,用水难题得到圆满解决。
退休干部吕新民感慨地说:“很多人觉得,退休了在家带带孙子挺好。但我们这些老伙计能为社区出份力,帮居民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心里特别自豪。”
在队长李仁智的带领下,“老伙计”调解队依托街道“创善求和”调解室,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6件。如今,他们已经成了小区居民的贴心人,有啥难题,居民们第一个就想到找他们帮忙。
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治理显担当。第八师石河子市综治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规范化建设,将法治思维贯穿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不断优化诉求响应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以更规范的流程、更专业的服务、更高效的协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依法化解,让法治成为基层善治的坚实底色,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