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蒸腾,风沙砥砺。他们肩臂处,是扛抬重物留下的深深“褶皱痕”,后背和前襟更有汗水反复洇染、凝结的不规则“潮汐带”。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公安局,随着一个又一个接派警电话,民警辅警奔赴于大街小巷,在一周千余次的温暖救助、贴心帮助中,他们扛出了一身特殊“地貌”,让醒目的警蓝化作了群众身边一场又一场的“蓝色及时雨”。

国道烈焰前,他们是“人形灭火器”
2025年6月24日晚21时许,在G580国道16团路口往16团方向3公里处,司机何某的三菱轿车因发动机高温突发自燃,情况危急。

塔门派出所民警辅警接警后火速抵达现场。面对烈焰和危险,他们毫不犹豫,立即使用巡逻车配备的灭火器进行扑救。灼人的热浪炙烤着皮肤,汗水渗出警服,片刻便被火焰的高温蒸干。领口上,灭火干粉与烟尘早已混合成了灰白“战痕褶皱”。同时,其他警力沉着指挥着现场交通,防止次生事故。经过奋力扑救,火焰被成功扑灭,惊魂未定的何某紧握民警那双布满烟灰与汗渍的手,不停表达着感谢。国道上,车辆再次畅通无阻。
大风过境后,他们立即搬走“拦路虎”
2025年6月26日,在314国道玉尔衮派出所辖区段,受强阵风天气影响,一棵大树被吹倒在国道上,阻断交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玉尔衮派出所警力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对这棵庞然大物,民警迅速分工:1人设置警示标志、疏导交通,3人尝试移除树木。但树干沉重异常,人力难以撼动。关键时刻,热心群众开来拖拉机支援。

警民紧密协作,多次调整绳索和发力方向,历时15分钟终于成功移开大树。随后,他们快速前往第二处倒树处,5分钟清理完现场,国道恢复畅通。
巡逻途中,他们为“趴窝”轿车搭电重启
2025年6月25日黄昏,昌安派出所巡逻警力在归途中发现一辆轿车停在路边,车主在车旁焦急地转了好几个圈。
“肯定抛锚了,看看能忙上点啥!”民警上前询问得知,车辆系不明原因亏电而无法启动。民警二话不说,立即拿出随车携带的修理设备开始帮忙检查。引擎盖掀起,热浪扑面。民警很快确定是线路问题,熟练地帮忙连接电瓶线。汗水迅速在他领口、后背集结,洇出一片湿痕,但他浑然不觉,认真地帮群众修车。

“启动试试!”当车辆成功启动!车主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愁容化为笑容,握着民警的手幽默地谢道: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你们真是我的快乐“重启键”啊!
老人家中,他化身售后“闪电退款”
6月23日上午,塔门派出所社区民警一路小跑前往附近社区的曹奶奶家中,帮她处理棘手事。年过七旬的曹奶奶网购了5斤黄小米,到货后发现霉变,无法食用。因老两口都不熟悉网络退款流程,多次与客服沟通无果,无奈之下报警求助。民警仔细查看了霉变的小米和订单信息,打电话向物流确认了情况,安慰老人退款这事“手到擒来”,并当场拨通购物平台客服电话进行沟通协调。

凭借清晰的表述和依据争取,客服很快同意全额退款。不到1分钟,退款成功返回老人账户。曹奶奶激动不已,握住民警的手连夸“小伙子真厉害”。趁着相聊甚欢,民警趁热打铁向老人普及了网络购物要注意的防诈骗知识。
商店门前,他们撕下了电诈“画皮”
6月26日,在阿拉尔火车站派出所辖区某商店前,巡逻民警遇到一位神色焦急的群众,遂上前询问。该群众称接到“抖音客服”的电话,要其开通付费业务,必须下载指定软件处理。她难辨真伪,差点上当。

民警当即戳破电信诈骗套路,帮群众在手机屏幕快速操作,并设置反诈软件排除隐患。为了防止“诈情”反复,民警凭借丰富反诈经验,教群众用犀利的语言对骗子进行了连线反击。随着诈骗分子在电话中丑态百出并气急败坏的挂断电话,群众开心地向民警道谢,赞民警观察敏锐、服务热心,让她避免了一场损失。
创业园边,他们帮忙算清“承运”账
6月23日中午,十团微小创业园某公司发生物流纠纷,阿拉尔火车站派出所接到110派警指令,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调解。
民警通过现场询问了解到,司机卡某口头约定为该公司承运34吨材料,约定每吨40元,运费总计1360元。在货物运抵目的地后,双方因卸货费用产生分歧,互不相让导致矛盾升级。

“有承运合同就要按合同履行,而口头约定也是约定,承运时口头约定是否包含卸货?双方需要讲诚信,吵架带不来任何额外收益,任何一方的口碑都会影响各自今后的买卖……”民警凭借丰富的调解经验从合法合理的角度进行了苦口婆心地劝解,最终确定当初并未约定运输费用里包含卸货费用,双方达成协议,公司按照约定数额付款并另寻人卸货。
“我还担心在他们家门口我没法讲道理,警察懂算账,公正!!”群众向民警竖起了大拇指。
二次登门,他们送上一套“走访+”
6月25日,沙河派出所辅警陈晨和同事们走访了孤寡老人周爷爷,了解到老人因病困,生活状况不佳,他们把情况记录汇报了所里。次日,3人代表派出所带着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再次敲响了周爷爷家门。“爷爷,我们又来看您啦!”亲切的问候声中,物资被搬进略显清冷的屋子。陈晨小心地搀扶周爷爷坐下,一边认真倾听老人絮叨着年轻时的往事,一边招呼着打扫庭院卫生,还仔细检查了老人家中的电路和取暖设备,反复叮嘱他用电安全。

离别时,周爷爷紧紧拉住陈晨的手不愿松开,陈晨指一指桌上玻璃下压着的警民联系卡,轻拍老人的手背道:“爷爷,您可别客气,有什么事随时给民警打电话!”
发现情况立即记录,二次走访进行解决。在一师公安,这样的回应是工作常态,被称作“走访+”。
一连串故事只是小小的缩影,数据显示,一师公安民警辅警一周平均至少回应200次日常求助、300次纠纷求助、400次交通求助和近百次的突发状况援助,在巡逻走访中主动进行的搭手帮忙更是多到难以统计。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唯有一次次的躬身力行。警服上那一道道“褶皱痕”和一片片“潮汐带”,混合了火烟、泥土、草屑的味道,凝结出群众满意的笑容。如果用一句话表达一师公安民警辅警的日常,那便是:用最“实”的行动,灭最“急”的火,疏最“堵”的路,填最“深”的坑,防最“诡”的骗,暖最“弱”的心……民心所盼、警必行之,这便是刻在“人民公安为人民”宗旨上的最朴实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