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新疆北疆,午后四点的阳光如熔金般泼洒在戈壁滩上。
近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83团的葡萄地里,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在绿叶中泛着诱人的光泽,塔斯海垦区人民法院法官将庭审现场搬到葡萄地旁,就地审理了一起承揽合同纠纷案件。

时间回溯到2015年,老周的棉花地面临采收,靠开采棉机谋生的张某成了他的得力帮手。两人本是一个连队的老朋友,合作关系一直持续到2018年。经结算,老周共欠付张某农机作业服务费8470元,还承诺逐年支付,却始终未兑现。张某多年索要未果,一气之下,便将老周告上法院。
“要开庭?那你们来我葡萄地吧,法院我不去。”电话里,被告老周的声音带着几分执拗挂断。放下听筒,法官望了望窗外刺目的阳光,对书记员说:“走,去葡萄地。”
地头庭审现场,法官法袍领口已被汗水浸透,却依旧清晰沉稳宣告“原告张某,被告周某,关于你们之间的承揽合同纠纷一案,今天在此公开审理。”
庭审中,老周反复强调:“钱我认,两笔一共八千多。我不赖。但我真没钱!”他抬头时,眼角皱纹里积着汗:“我一个人过,身体不好天天吃药,儿子不跟我,孙子见我就躲。冬天团场打零工,夏天守着葡萄地,果子熟了也卖不上价……”

原告老张攥着皱巴巴借条,脸色复杂。他和老周是连队摸爬滚打出来的兄弟,如今日子宽裕些,却也有难处:“老周,我也六十多了,不是逼你。儿子那边等着用钱救命,这钱快十年了,你说一年还一千,我还能活到见齐那八千块不?”
兄弟握手言和续情谊
“都是一个连队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要不你们考虑调解。”法官望着眼前两人,语气柔和下来,“老张,老周的难处摆在这儿;老周,欠的钱终究要还,可不能寒了兄弟的心。”两个人默默点头,同意调解。
老周诉说着自己的窘迫,声音愈发低微;老张讲述家里的急难,眼眶泛起红。多年的兄弟情,在烈日炙烤的葡萄地头缓缓浮现,调解工作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平稳推进。
老张沉默了许久,突然开口:“利息我不要了,就还本金。但一年一千太少,能不能多还点?”
老周愣了愣,随即坚定地说:“我去打零工挣钱!今年年底先给四千,后年年底再把剩下的四千多给你,绝对不拖欠!”
“你要是逾期,可得加两千五违约金!”老张补充道,语气却软了大半。
书记员在一旁迅速拟好调解协议,两人身子前倾,逐字逐句仔细查看后,郑重按下红手印。放下笔,老张率先起身,朝老周伸出手:“这事了了,以后咱还是好兄弟。”老周紧紧回握,粗糙掌心相触的瞬间,仿佛要把多年的纠葛与此刻的释然,都攥进指缝里。
“法官,你们真是把案子办到了家门口呀!这才是为咱老百姓办事的好法官啊!”老张激动的说道,紧紧握住法官的手,满是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