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他的工作阵地永远在群众家门口【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典型人物】
时间:2025-11-05 17:03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责任编辑: 陈言

他是一名退役不褪色的军人

也是一位扎根基层的平安守护者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委

政法委副书记张祥平

以敬业和奉献诠释着

一名共产党员的时代使命

“打仗要知己知彼,

治理更要摸清底数”

1990年,张祥平参军

十年的军旅生涯锤炼出

他雷厉风行精益求精的作风

转业至地方工作后

面对陌生的基层工作

他白天走访记录民情

晚上研读政策法规

总结出一套基层高效治理方法

被同事们称为“活字典”

在街道工作期间

为化解征地拆迁矛盾

张祥平连续数月驻村协调

推动多起积案妥善解决

2016年主持区综治办工作后

面对网格治理资源分散的困境

他大胆提出

“多网合一、一格多员、一员多职”

的创新理念

他带领团队走遍

全区147个村(社区)

同事回忆:

“张书记办公室的灯

总是亮到深夜”

最终郫都区在全国率先实现

全域专职网格化工作

他常说:

部队教会我,打仗要知己知彼

治理更要摸清底数、找准痛点

这中心,连机器都懂人心!

面对智能化、数字化大势

张祥平始终保持“归零心态”

主动学习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

团队成员感慨:

“张书记年纪不小

学习劲头却比年轻人还足

为了弄清一个系统逻辑

他能拉着专家连问三四个小时”

正是这股“钻劲”与“韧劲”

让他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门外汉”

成长为行家里手

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下

他推动全国首个“AI网格”落地

郫都区的“数字化智能网格建设”

归集数据超500万条,

系统预警风险10万余次

入选全国“2023年法治获得感典型案例”

郫都区综治中心建设

完成从“人工化”到“信息化”

再到“智能化”的跨越

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区”

张祥平常说

“创新就是要在

没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条路”

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中

他创新推出“AI调解员”

实现“一案一码”溯源追踪

“AI调解员”上线当天

一位大娘到区综治中心调解赡养纠纷

当“AI调解员”给出解决方案时

大娘摸着屏幕说:

“这中心,连机器都懂人心!”

他的工作阵地

永远在群众家门口

2024年某小区临街足浴店

噪声引发反复投诉

张祥平接待群众后

连续一周实地走访

设身处地寻找问题根源

随后启动

“综治中心呼叫、部门报到”联动机制

依据政策法规和法律条款

站在双方立场开展联合调解

通过多部门协同发力

困扰居民七年之久的

噪声问题得以解决

张祥平既当指挥员,又做战斗员

从综治中心选址、改造到部门入驻

再到机制构建、信息化落地

他放弃所有节假日休息时间

全程参与亲力亲为

他牵头编写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手册

建立40余项工作制度

协调解决各类难题

他深入基层担任“调解员”

用最接地气的方式

倾听诉求化解纠纷

在群众心中

他是“能办实事的张书记”

面对复杂纠纷

他组织专题研判,亲自参与调解

张祥平说:

“有时当事人心里有怨气

倾听沟通也许就能把怨气化解

我们要做的

就是把诉讼的前线再向前推一步

让矛盾化解在诉前”

郫都区综治中心运行以来

信访量与法院先调案件持续下降

张祥平牵头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5362件

收到群众锦旗近百面

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

同事们说

“张书记的办公室在机关

但他的工作阵地永远在群众家门口”

声明:本文摘编自法治日报,新媒体素材由四川省委政法委提供,在此致谢!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