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反诈知识进社区 北京四中院筑牢群众财产“防护墙”
时间:2025-11-26 13:44来源:北京政法网责任编辑: 陈言

    “公检法”工作人员称你涉嫌违法需配合调查,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你该怎么办?“刷单返利”项目能参与吗?如何识破不法分子冒充亲友通过网络实施诈骗?近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干警走进丰台区卢沟桥街道兆丰园社区“普法驿站”,开展“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反诈宣传活动,将法律知识与反诈技巧送到群众“家门口”,筑牢社区反诈防线。

活动现场,法官针对老年人防范意识较弱、青少年易被网络诱惑等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身边常见被骗风险。干警重点分析了身份冒充、情感交友、招聘求职等几类电诈典型案例,揭露诈骗手段翻新套路,深入解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引导居民不仅要自身提高警惕,更要主动向亲友传递反诈知识,形成全民防诈合力。

针对群众关心的三类高频诈骗场景,法官现场给出明确应对指南:

遇到陌生来电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以涉嫌违法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时,坚决不信,切勿转账。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安全账户”,办案人员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或泄露个人信息,如果接到此类来电可直接挂断,必要时拨打110进行核实。

收到“刷单返利”项目推荐,即便首单小额返利到账,也需及时止损,切勿参与。刷单本身属于违法行为,不受法律保护,“首单返利”只是诱骗入局的手段,后续易被以“任务未完成”“需缴保证金”等名义套取资金。

微信收到亲友借钱的紧急消息,不可直接转账,务必通过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方式核实对方真实身份,谨防因账号被盗用引发的冒充诈骗。

活动期间,干警还向居民发放反诈宣传册,现场解答居民提出的法律问题。

此次活动让社区居民对各类网络电信诈骗手段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能力。下一步,北京四中院将依托“普法驿站”,常态化开展普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不断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社会注入坚实司法力量。

/董振杰 图/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