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左权,邻里纠纷、劳资矛盾、侵权争议……各类矛盾曾让群众“多头跑、反复跑”。
如今,集多元力量于一体的“矛盾终点站”——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正以“一站式”解纷机制,让群众诉求“最多跑一地”,成为县域和谐稳定的“压舱石”。
整合资源——搭建解纷新阵地
走进综治中心,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功能清晰。这里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7部门常驻,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轮驻,其他部门随叫随驻,构建“常驻+轮驻+随驻”模式。
左权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副主任高玉忠介绍:“中心统筹诉讼服务、检察服务等职能,把矛盾调处、法律援助、劳动仲裁等功能‘打包’,让群众‘进一扇门,解所有事’。”
自今年6月升级改造以来,左权县综治中心已接待群众咨询118次,受理矛盾纠纷79件,化解59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机制创新——激活解纷“协同力”
“原以为得打官司,没想到综治中心‘一站式’给解决了。”居民禹晓宏的经历颇具代表性。
禹晓宏在企业安装作业时砸伤手指,赔偿金久拖未决。求助综治中心后,人社、司法等部门联动,迅速与企业协商,达成调解协议。
这背后,是“3+X”调解模式的高效运转:以“律师+法官+调解员”为基础,按需匹配职能部门,精准拆解矛盾。
面对复杂纠纷,综治中心更有“专家会诊”机制。如某小区物业与业主因服务质量发生冲突,住建、市场监督部门联合律师、调解员就会介入,既规范物业收费,又推动服务整改,实现“双向满意”。
目前,综治中心已组建涵盖28名专家的解纷智库,涉企、涉民生纠纷化解周期平均缩短至7天,让矛盾“化于未诉、止于未发”。
智慧赋能——打造治理数字引擎
左权县综治中心整合12345热线、网格数据,搭建“平安左权”一体化平台,横向连通12个职能部门,纵向贯通县乡村三级,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网格员用App“随手拍”上报隐患,综治中心通过“云调度”1小时响应、4小时处置,实现“小事秒级办、大事协同办”。
“云法庭”小程序更是突破了空间限制。石匣乡村民王某与邻居因宅基地发生争执,通过线上视频调解,法官、调解员远程释法、析理,2小时达成和解。
截至目前,“云解纷”已处理纠纷17件。平台还能智能分析矛盾趋势,为治理决策提供数据参考,让基层治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闭环管理——筑牢解纷全链条
综治中心还制定了《运行规范二十条》,构建“受理—交办—督办—反馈”闭环:“受理表”精准锚定诉求,“交办单”压实部门责任,“督办单”破除推诿梗阻,“反馈单”确保事事闭环。
如某工地发生欠薪纠纷,信访、人社部门联动,7天内追回工资,通过“风险提示函”推动全县用工检查,实现从“解决一件”到“治理一类”。
这种全周期管控,让解纷更具预判性。综治中心每月梳理矛盾“热力图”,针对劳资、邻里纠纷高发领域,提前开展普法宣传、专项调解,将风险化解在萌芽。今年以来,预警处置苗头性矛盾23起,真正实现“治已病更治未病”。
人才培育——锻造解纷硬队伍
解纷效能,关键在人。综治中心建立了“周训月考”机制,常态化开展民法典、调解技巧培训,让调解员“懂法律、通人情、会沟通”。
调解员老李曾因话术生硬激化矛盾,经系统学习后,巧用共情法化解多起家庭纠纷,成为“金牌调解员”。
目前,综治中心15名常驻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带动全县268名网格员、300余名志愿者提升能力,形成“县有中心、乡有分中心、村有网格”的解纷网络。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被动接诉”到“主动治理”,左权县综治中心以“一站式”解纷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升级。
当“一站式”机制深度融入太行山水,“矛盾化解高效、社会和谐稳定”为县域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左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