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国务院关于刑罚执行工作情况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刑罚执行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时间:2025-10-26 21:00来源:法治日报 司法部责任编辑: 陈言

10月26日,国务院关于刑罚执行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受国务院委托,司法部部长贺荣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刑罚执行工作情况。

报告指出,刑罚执行是刑事司法的重要环节,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司法公正,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近年来,我国扎实推进刑罚执行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严格依法做好刑罚执行工作。在持续健全刑罚执行制度机制方面,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刑罚执行重要基础性法律立法修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监狱法修订中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制度,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监狱工作的成功实践和经验明确为法律制度并予以巩固。全面实施社区矫正法,健全监禁刑和非监禁刑相衔接的刑罚执行体系。公安部、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关于交付执行、刑罚执行变更、监狱民警现场执法、看守所执法等一系列细则、规范,刑罚执行工作制度不断完善。

二是全面落实监狱工作方针,着力提升教育改造质效。监狱工作坚持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既对罪犯执行刑罚,又对其改造重塑,是真正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把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治宣传作为整体来抓,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在依法严格规范管理罪犯、切实保障罪犯合法权益、狠抓教育改造中心任务、帮助罪犯回归社会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三是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社区矫正是在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执行刑罚,有利于罪犯顺利融入社会、降低重新犯罪率,是体现我国法治文明进步的重要刑事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推开,特别是2020年社区矫正法施行以来,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在加强机构建设方面,依法设立县级以上地方社区矫正机构2888个,基本实现县区全覆盖。强化监督管理。

四是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守牢监管场所安全稳定底线。监管场所安全是开展刑罚执行工作的基础,关系社会大局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武警部队负责监狱、看守所武装警戒,为监管场所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我国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构建大安全格局,安全稳定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在深入推进平安监所建设方面,强化安全检查、警务督察,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罪犯违规抗改、狱内又犯罪等行为。部署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在积极服务大局稳定方面,依法收押改造黑恶势力罪犯,跨省转押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恶势力组织的首要分子,有力巩固扫黑除恶斗争成果;在扎实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方面,对处在安置帮教期内的刑满释放人员提供针对性帮扶,有效降低重新犯罪风险。

五是持续加大综合保障力度,有力改善监管场所整体面貌。国家高度重视监管场所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刑罚执行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经费方面,财政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完善监狱经费保障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十四五”期间,统筹规划监管场所布局,监管场所功能逐步完善;信息化建设方面,司法行政系统、公安系统分别建立“部—省—监所”三级视频巡查和指挥调度系统,有力提升综合研判、应急响应和指挥调度能力。监狱建成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实现案件网上提请、检察院网上监督、法院网上裁定。96%的监狱建成罪犯远程视频会见系统,连接基层司法所,为罪犯和家属亲情沟通提供便利。

六是扛牢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政治责任,锻造过硬干警队伍。全国监狱民警、看守所公安民警、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是刑罚执行工作的中坚力量,在维护安全稳定、用心用情改造罪犯、确保司法公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突出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强化专业能力建设、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等举措,推动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