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驻”中心更“驻”民心 ——武昌法院深度融入区综治中心赋能基层治理
时间:2025-10-25 08:45来源:湖北长安网责任编辑: 安羽

“多亏了综治中心的调解,漏水纠纷解决了,邻里关系也没受影响。”2025年3月,一起因房屋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分流至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综治中心。驻中心法官以“咵天”方式融情于理,耐心厘清责任,最终促成王某主动赔偿,双方握手言和。

近日,多起像这样的基层矛盾在武昌区综治中心高效化解,成为武昌区人民法院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图为武昌法院驻区综治中心调解法官组织开展调解工作。通讯员供图

阵地前移化解薪愁“一揽”无忧

近年来,武昌法院立足审判职能,探索“法院+综治中心”基层治理新模式,促进矛盾纠纷就地、源头化解。驻中心法官殷翩翩介绍:“法院通过精准筛选适宜调解的纠纷,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全程提供专业指导、场所及人员支持。”

“本来只是咨询怎么打官司,没想到法官直接把事儿给解决了。”5月9日,被拖欠劳务费的吴某来到综治中心咨询诉讼事宜。

驻中心法官敏锐发现,该案虽标的较小,但涉及同一单位多名员工,存在群体性纠纷风险。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法官迅速启动调解程序,联合人社等部门协同处置。数日后,吴某被拖欠的800元工资全部到账,其余被欠薪的员工的纠纷也一揽子得到解决。

如今,以综治中心为阵地、法院调解职能为支撑的“法治前哨”模式,已深度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成为预警风险、化解矛盾的第一道防线。武昌法院将司法服务持续前置,不仅在纠纷发生后及时介入,更在群众咨询阶段主动排查隐患,真正实现“咨询即调解、来访即化解”。

2025年以来,法官通过接待咨询主动识别并化解潜在纠纷76件,有效防止矛盾升级。

多元协同噪音困局“一门”化解

法院与综治中心如何联动,才能实现“1+1>2”的治理效能?武昌法院用一个生动的调解案例写下了答案。

“这震楼器确实不对,我这就拆。”“我们也有责任,以后注意。”2025年3月,一起因噪音引发的邻里纠纷在武昌区综治中心成功化解。楼下住户因难以忍受儿童跑跳噪音,安装震楼器反击,导致矛盾激化。

综治中心通过预警机制发现后,迅速启动“法官驻点+部门联动”机制,法官联合住建、环保、市监等部门组成调解组,从专业角度分别介入——住建检测楼板隔音、环保监测噪音分贝、市监核查震楼器来源,法官则从情、理、法三方面与双方沟通。最终,甲某拆除设备并道歉,乙某承诺加铺隔音垫,双方签订调解协议。

“通过‘法官驻点’模式,我们与多部门协同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实现群众诉求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武昌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机制高效整合社区网格、公安、司法等资源,实现对矛盾纠纷的全天候监测与一站式调处,真正形成多元共治合力。

据统计,2025年以来,武昌法院已引导至综治中心化解非诉纠纷271件,委托综治中心先行调解378件,物业、邻里等高发纠纷数量显著下降。

解于萌芽普法润心“一语”促和

“我们不愿孩子活在争吵声中。”2025年初,一对因育儿分歧闹至离婚的夫妻,在武昌区综治中心道出心声。法官并未急于推进程序,而是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核心展开调解。

法官将法律知识融入生活场景:针对教育理念冲突,援引《家庭教育促进法》,结合典型案例,阐释父母言行对孩子心理的深远影响,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点明家长责任,引导双方反思自身行为。

“孩子日记里那句‘希望爸爸妈妈别吵架’,深深触动了我们。”在法官情理交融的引导下,夫妻二人逐渐放下对立,意识到家庭和睦的珍贵。最终他们不仅消除嫌隙,而且撤回离婚诉求,更承诺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共同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这一转变,正是武昌法院“调解中普法、普法中化解”工作理念的生动体现。法官以群众听得懂、能共鸣的方式,既解“法结”,又化“心结”,推动矛盾从“化于未发”到“解于萌芽”。

据统计,2025年以来,武昌法院通过综治中心运用普法融合调解成功化解家事纠纷66件,逾九成当事人对法律的理解更为深入,调解协议自动履行率显著提升。

从“多处奔走”到“一站办理”,武昌法院与综治中心的深度融合,打造了前端精准分流、中端专业调解、后端司法保障的全链条解纷模式。未来,武昌法院将深化与综治中心协同联动,深度融合数字法院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有温度的司法服务。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