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从林海草原到茫茫戈壁 八千里边关镌刻着北疆移民警察的为民足迹
时间:2025-02-10 14:58来源:内蒙古边检平安正北方责任编辑: 陈言

深冬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白雪覆盖着辽阔牧场,民警走村入户,为牧民协调冬季转场事宜;千里之外的阿拉善戈壁,风沙呼啸,民警穿越荒漠,将年货送进牧户毡包……

图片

回首2024年,从林海草原到茫茫戈壁,八千里边关镌刻着北疆移民管理警察的为民足迹。他们主动担当、化解纠纷,推动边疆和谐稳定;他们迅速行动、紧急救援,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一件件暖心举措汇聚成爱民、为民的磅礴江河,让和谐幸福的歌声在北疆大地久久回荡。

服务力行,用心用情解民忧

1月7日晚,张先生来到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纳林高勒边境派出所办理身份证补办手续。由于工作原因,他错过了白天的办理时间。得知派出所提供延时服务后,张先生顺利在晚上完成了办证,他表示:“能够在晚上办理证件,解决了我的困扰,真的很方便。”

图片

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纳林高勒边境派出所推出延时办证服务

去年以来,内蒙古边检总站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简化流程、上门服务等一系列便民举措,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下这么大的雪,民警还能想着牧民们,真让人感动。”去年12月,锡林郭勒盟宝格达山林场迎来强降雪,通行受阻,生活物资供应面临困难。宝格达山边境派出所学雷锋“红心暖心”团队立即行动,组织队员为牧民代购蔬菜、运送生活必需品。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队员们顶着风雪逐户走访,将物资及时送到牧民手中。

图片

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宝格达山边境派出所民警帮助群众代买物资

这是内蒙古边检总站各级推进为民办实事工作的生动实践。各支队立足辖区实际,全面推广“新时代草原110”“强边固防直通车”“雪城义警”等特色品牌,以精准服务满足边疆群众需求,提升民生温度。2024年3月,宝格达山边境派出所被命名为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成为全国移民管理系统和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民警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肯定,更是雷锋精神在北疆大地的生动诠释。

图片

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民警与护边员一同巡边

脚下有泥,心中有情。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辖区内生活着汉族、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25个少数民族,占比高达67.6%。近年来,该大队先后联合驻地党委、政府,在辖区建成守边中心户、戍边堡垒户、护边员驿站等服务阵地,积极引导抵边居民联防联建联创、共居共学共事,不断促进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2024年9月27日,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作为国家移民管理机构唯一集体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图片

针对内蒙古边境地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的特点,内蒙古边检总站大力推进“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在边境一线设立党员联络点和抵边警务室,统筹整合资源,组织民警深入牧区,为群众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助牧助农等精准服务,不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涓涓细流,汇聚成爱民为民的大江大河。2024年,内蒙古边检总站广大民(辅)警积极投身富民兴边、乡村振兴等工作,累计服务中外旅客45万余次,帮助群众办实事好事3.2万件,挽回经济损失2230万元,群众对边境治安满意度达到99.2%。

迎难而上,危难时刻显担当

2024年12月25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9名群众遭遇“白毛风”被困野外,移民管理警察顶风冒雪连夜救援,成功将受困群众与车辆救出。救援结束时,民警身上的冰霜已经化成水,整张脸被冻得通红。

无独有偶,危难时刻,北疆移民管理警察始终冲在最前。2024年3月15日至16日,内蒙古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遭遇严重风雪天气,风力达8级,气温降至零下20℃,多人被困。面对极寒天气,民警额呢日乐在右脚踝内有25根钢钉的情况下,不顾腿伤跪地铲雪救援,经过48小时的努力,成功救出200余人,成了风吹雪中名副其实的“硬”汉。网友纷纷留言看着心疼!人民的一道光!更有受助群众“现身说法”讲述了他曾经被移民管理警察救助的温暖故事。

抗严寒、顶酷暑、战洪水……回首2024年,内蒙古边检总站广大民()警始终坚守一线,冲锋在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图片

包头边境管理支队民警救助被困羊群

在阿拉善盟,两车三人被洪水冲走,情况危急。移民管理警察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成功搜寻到三名被困群众。一句“别怕,有我们在!”成了人民群众最坚实的依靠。

图片

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乌力吉边境派出所洪水中救助三名被困群众

在巴彦淖尔市,胡女士一行3人自驾游被困无人区。移民管理警察经过4小时、140公里的搜寻,经过挖沙、推车、牵引,泥沙浸透了衣服,最终成功解救被困车辆。事后,胡女士送来感谢信和锦旗,字里行间满是感谢和赞许。

图片

北京游客胡女士送给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民警的感谢信

在包头市,90岁老奶奶凌晨“出走”,移民管理警察借助监控和无人机展开地毯式搜救。最终在老人走失15个小时后将其寻回。“谢谢民警同志帮我们找到姥姥,太感谢你们了!”老人的外孙女孟根图雅抱着外婆不禁落泪,场面令人动容。

图片

包头边境管理支队民警找回走失老人

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内蒙古边检总站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民警们不畏艰险、危难时刻显担当。“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最常见的申请,最响亮的声音。

图片

兴安边境管理支队民警救助被困车辆

越是困难和挑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突显。2024年,内蒙古边检总站共参与各类救助4164起,救助群众1517人、车辆234辆。

排难解纷做好群众解铃人

边陲雪城,兴安边境管理支队整合群防群治组织,组建“雪城义警”治安联防协会,聚力夯实警民联防工作基础;大漠驼乡,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组织并发动群众,共同组建“居延警队”,下设联防、调解和服务三个分队,助力连民心、解民忧、惠民生……

图片

雪城义警集结

过去一年,内蒙古边检总站各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主动作为、预防为先,积极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留下一个个善治巧为的精彩故事,让“枫桥经验”在北疆大地大放异彩。

图片

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邀请各方在“护边驿站”中调解矛盾纠纷

走进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护边驿站”,大屏上的“任务清单”格外醒目,从劳资纠纷、家庭纠纷等类型,到群众求助、代购物资等流程,都一目了然。

“老板不给我结工钱,怎么过年啊?”春节前,二十余名务工人员向“护边驿站”求助。民警迅速启动“护边驿站”多功能服务模式,及时联系到雇主并帮助他们办理相关的法律援助和维权手续,顺利帮助务工人员拿到了拖欠的工资。

近年来,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整合重塑护边员、草原110报警点、党员中心户等原有的管边护边要素,在全盟辖区范围内打造619处集前沿观察、任务集散、邻里调解、普法大课堂、物资补给等功能于一体的“护边驿站”,延伸防控最小共治单元。

图片

一座座“护边驿站”挂牌成立

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正是“护边驿站”工作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生动体现。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自治区各边境盟市发生。

从活跃在百姓身边的“护边驿站”,到帮助许多人解开心里“疙瘩”的“合力勤”人民调解室,再到扎根在基层治理一线的“集装箱调解室”,近年来,一批批叫得响、立得住的矛盾纠纷化解组织正不断夯实平安边境的根基,自治区边境地区各类案件发案率直线下降。

图片

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集装箱调解室”调解群众纠纷

2024年,总站各级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930起,纠纷隐患源头化解率达96.7%,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安定。

“为民”理念,是方向

“人民”二字,重千钧

回望过去的2024年

我们清晰看到

“人民”二字始终被放在最高位置

从未改变

看万家灯火,山河远阔

北疆移民管理警察始终步履铿锵

坚定回答:一切平安!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