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策马北疆草原 守护绿水青山丨马背警队书写筑牢“两个屏障”时代答卷
时间:2025-09-01 10:08来源:平安锡盟责任编辑: 陈言

图片

乌拉盖蜿蜒的水系滋养着茵茵草原,宝格达山林海如同绿色屏障守护一方生态,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北部边境8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历来是生态保护重点,守护安宁难点。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以“马巡+无人机+徒步”编织立体防护网,在辽阔草原与起伏山峦间,奋力书写着守护“两个屏障”的时代答卷。

重拳筑牢防护网科技赋能强治理

图片

8月26日,在宝格达山原始林区深处,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马背警队队员们正开展日常巡逻,排查风险隐患,这是该支队守护边境安全、防范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一项常态化举措。

图片

非法盗挖药材、偷猎野生动物等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历来是锡林郭勒盟边境草原多发性案件。马背警队自2021年组建以来,破获盗挖野生药材案30余起,缴获药材逾千公斤,累计救助黄羊、猫头鹰等国家保护动物70余只。民警凭借对每一处沟壑、每一条小径的熟悉,让妄图盗伐林木、破坏生态的不法分子无处遁形,有效守护了山林草原的生态原真。

图片

今年3月,乌拉盖管理区遭遇暴风雪天气,一户牧民的23匹马走失。该支队迅速启用无人机搭载热成像技术进行大范围搜索,指导马背警队实地搜寻,仅用6小时就成功找回全部走失马匹。

图片

科技赋能,为边疆治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深度融合科技手段与传统经验,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立体防控体系。无人机空中巡查,覆盖范围可达传统巡护方式的3倍;卫星电话、北斗系统精准定位,实时回传边境动态与队员位置,指挥调度精准高效。“空天地”一体化防控体系既保留了蒙古马适应草原山林复杂地形的传统优势,又借助现代科技突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提升了边境治理效能,为筑牢祖国北疆“两个屏障”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打防结合护原真绿色理念入人心

图片

2022年9月,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马背警队在巡逻中发现,一片区域因非法采矿活动导致草场严重退化。警队立即联合驻地生态环境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依据监测数据制定修复方案,通过人工种草、围栏封育等综合措施,让植被盖度从不足20%显著提升至65%,逐步探索建立起“巡护一监测一修复”的生态治理闭环模式。

图片

2023年春,某企业因违规施工破坏了草场,在警队监督下,最终完成了200亩退化草原的修复。这种兼具法、理、情的治理方式,既让违法者切实付出了生态修复的成本,又减少了单纯行政处罚可能带来的对抗性,实现了打击违法犯罪和生态治理相统一。

图片

从打击到预防,变被动为主动。同年,马背警队联合乌拉盖管理区多部门开展“绿盾”行动,查处非法占草场案件12起,恢复受损草原300余亩。与当地林草局建立常态化联合巡查制度,针对草原鼠害、违规开垦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推动“林长+警长”协同机制落地生根。针对以往多是事后治理的草原违规开垦问题,警队提前介入巡查,与相关部门实时共享信息,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生态保护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从末端治理到源头管控的转变,让辖区生态环境始终保持着健康底色。

图片

“生态修复补偿”机制的运用,让违法者变身修复者。对情节较轻的非法开垦等案件,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并非简单处罚了事,而是责令当事人参与草原补种、围栏维护等具体修复工作,以替代或部分代替行政处罚。针对牧民偶尔发生的因传统放牧习惯导致的违规破坏植被行为,警队坚持引导教育为主、惩戒教育为辅的治理理念,实现了法律效果、教育效果与生态修复效果的共赢,使“保护生态人人有责”的理念真正深入牧民心间,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北疆草原深深扎根。

守望相助新范式兴边富民显担当

图片

暑期临近结束,而乌拉盖管理区九曲湾景区依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自驾来到这里,感受草原风光,体验蒙古族风情。

牧民巴特在自家的牧场架起10余座蒙古包,改造为旅游点,尽管忙碌,但笑容始终挂在脸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4年,当地参与生态旅游配套经营的牧民户年均增收超过3万元。

图片

在守护生态的同时,该支队还致力于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牧民群众。先后协助牧民发展生态农家乐20余家,在规范其经营行为的同时,巧妙引导他们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日常经营和服务中。牧民们切身体会到:“守护好门前的绿水青山,游客才会常来,我们的收入才能稳定长久。”

图片

针对辖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生产生活物资配送难等现实困境,该支队探索“生态警务+特色产业”的融合模式,他们协助牧民建立“马背快递”“马背兽医”等便民利民机制。民警们骑着马穿梭于偏远牧区,为牧民送去急需的生产资料,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有力保障了生态养殖、特色种植等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图片

“将生态保护深度融入边疆治理体系,实现政治责任、戍边责任与生态责任的高度统一。”该支队在具体的生态治理实践中,坚持驻地党委、政府统筹领导,警队冲锋在前担当主力,有效凝聚起相关单位、企业、牧民等多方参与的生态保护强大合力,让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边疆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林长+警长”协同、“生态修复补偿”等系列创新机制的实施,有力推动了生态保护从单一的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社会共治的深刻转变。在生态修复、产业护航等具体工作中,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力,使得边疆生态治理体系更具韧性和活力,许多难题迎刃而解。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