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普法摊位点亮温馨夏夜 伊敏河畔绘就平安画卷
时间:2025-09-11 16:21来源:呼伦贝尔政法责任编辑: 李鸽

在今年夏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伊敏河畔,独特的“法治夜市”格外引人关注:“摊主”是十余家政法机关和相关部门,“商品”是法律知识,“玩法”是法律知识有奖竞答、互动套圈游戏……持续两月、服务超万人次,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打破普法壁垒,让法治精神在市井烟火中走出“象牙塔”,成为群众愿意听、记得住的“家常话”。

党建聚力+

摊位升级助文旅

今年,由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的“法治夜市”再迎升级,依托市直机关党组织“8+6”党建聚力工程,持续壮大法治宣传服务队伍,联合市直政法单位、市信访局等政法系统党建聚力工程成员单位和市妇联、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呼伦贝尔消防救援支队、海拉尔区委政法委等单位,从7月4日到9月7日,共同走进海拉尔区伊敏河畔,在河东、河西两个地点,每周五、六、日轮流“出摊”普法。随着活动口碑发酵,除了最初联合的12家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分行、市国家保密局等单位主动加入,进一步丰富了宣传力量与内容。当烤串香、晚风与法治知识相遇,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也为伊敏河文旅项目注入了独特的“法治活力”。
















普法有料+

互动升级获好评

“法治夜市”采用群众更易接受、更愿参与的“摆摊互动”形式,今年的活动现场精心设计了更多元化的互动环节,既有法律知识有奖竞答、普法转盘、法治套圈等趣味游戏,又有“法治打卡点”供群众拍照留念,还贴心准备印有法治标语的购物袋、围裙、水杯、雨伞、手机支架、钥匙扣、扇子等实用品,让原本严肃的普法宣传从“静态传递”变为“鲜活交流”,让群众在轻松玩乐中学习法律知识,极大提升了参与热情。

“法治摊位”一出现,周围就满是热闹:这边孩子攥着彩色套圈,瞄准印着“反诈标语”的小礼品;那边老人转着“普法大转盘”,向工作人员询问《民法典》释义;旁边的“朋友圈打卡点”里,年轻人举着“有事没事学学法律”的手牌拍照——玩着看着,法律知识就记牢了。

两个多月里,1.2万余份普法折页揣进了群众的口袋,记在了群众的心里,5000余件印着法治标语的雨伞、围裙、环保购物袋等成了“行走的普法宣传员”。“跟逛夜市一样,一点儿也不枯燥。”“带孩子来逛逛,他玩游戏拿奖品,还学了不少法律小知识。”在“法治夜市”,群众不仅收获了实用的法律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更增强了对法律的亲近感和信任度。






















法治赋能+

服务升级暖民心

活动中,出摊的各单位工作人员耐心倾听群众诉求,专业解答法律咨询,针对群众提出的各类问题,逐一细致回应,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解决方案。同时,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将典型案例释法、实用法律知识通过多种渠道传播,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与影响力。

讲《民法典》,就拆解“老人遗产咋分”“租房被坑咋维权”;讲《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就用“刷单返利被骗”“冒充电商退款”的身边案例,教大家“遇骗先报警,转账多核实”;电动自行车上牌、网上立案操作,工作人员都面对面手把手来教——这样的一幕幕画面,在“法治夜市”现场不断上演。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帮助市民刘阿姨联系了调解员,解决了困扰她多年的物业纠纷;公安干警现场劝阻了市民张先生的手机转账,阻止了一场电信诈骗的发生;法院干警帮助王大爷通过手机操作网上立案,教会他实时查询案件进程……

“群众需要什么,就宣传什么”,普法内容既全面又精准,法治服务不走过场,真真切切帮群众解决问题,400多次法律咨询解开了群众的“心头结”,实现了“寓教于乐、服务便民”的良好效果。






















“法治夜市”是2025年呼伦贝尔市推进“八五”普法工作、落实“每月一主题+”普法宣传的实践延续,通过法治宣传与夜间休闲深度融合,不仅进一步拉近了群众对普法工作的距离感,更让大家在轻松氛围中增强了法治意识,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习惯。下一步,呼伦贝尔市将持续总结活动经验,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服务内容,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像伊敏河畔的晚风一样,吹进群众的心里。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