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北外滩街道综治中心坚持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用一个个鲜活案例诠释“法理情”融合的治理智慧,为辖区群众筑起坚实的平安防线。
法先上,理跟上,情为上
依法定分止争,
让讨薪维权更有“章法”
某日,在北外滩某大型商场内,很多装修工人席地而坐,高喊讨薪口号。综治中心得知情况后迅速派员到场维持秩序,并启动“三所联动”化解矛盾。
经了解,该纠纷源于装修合同层层转包:原由门店与甲公司签约装修,甲公司将其转包给乙公司,乙公司再将劳务分包给施工队丙。起初,门店已向甲公司付清工程款,但乙公司以“甲公司拖欠款项、自身资金紧张”为由,迟迟未支付工人工资,工人无奈之下选择讨薪维权。
调解中,民警从《治安管理处罚法》切入,明确“理性维权是底线”,指出工人“席地而坐,高喊讨薪口号”已属扰乱秩序行为,涉嫌违法;律师则依据“合同相对性原则”释法:门店与工人无直接合同关系,且已履行付款义务,工人应向乙公司主张权利,而乙公司可通过法律途径向甲公司追讨欠款。
最终,在法律框架的清晰界定下,乙公司承诺立即支付全部工资,甲公司也在多方协调下同意分期支付工程款。这场牵动多方的讨薪纠纷,凭借“依法依规”的硬支撑,既守护了工人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商场的正常秩序。
以理疏导心结,
让赔偿争议更具“温度”
家住北外滩街道的王先生,在某商场地下车库取车时,被地面裸露的钉子扎穿鞋底,脚掌起了血泡。尽管王先生多次与商场交涉,但商场始终以“需按保险公司要求提供材料”为由拖延,王先生不满“商场态度敷衍、赔偿拖沓”,双方僵持不下。
接到王先生求助后,街道综治中心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通过与王先生的沟通了解到,其核心诉求并非单纯得到经济赔偿,而是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后续与商场沟通时,工作专班“晓之以理”,调解员从舆论影响层面提醒商场“服务态度关乎品牌口碑”;律师从法律层面明确“安全保障义务是商场责任,拖延赔偿可能引发更多纠纷”;民警则强调“及时化解矛盾才能避免治安隐患”。
经过调解,商场管理方主动提出当面赔礼道歉,并给予王先生一次性补偿,王先生也放下芥蒂,双方握手言和。这场纠纷的化解,没有生硬的强制要求,而是用“讲道理、顺情绪”的方式,让争议在理解中达成共识。
用情化解隔阂,
让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今年5月,居民陈某家中突发“意外”,楼上邻居周某家的热水器爆裂,水渗入陈某家,导致墙面渗水、地板泡损,连精心收藏的工艺品也遭损坏。双方自行协商后,因意见分歧悬殊,邻里关系瞬间紧张。
片区网格员向街道综治中心反映该情况后,综治中心迅速启动“三所联动”,并采用“背对背”沟通。一方面耐心安抚陈某,理解其财产受损的委屈;另一方面对周某“动之以情”,提醒“邻里相处贵在包容,今后还需互相帮衬”,劝导其帮助陈某结合市场价格进行维修。
最终,在“情理”的感召下,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并签订调解协议书。一场可能恶化的邻里纠纷,在“以情动人”的调解中圆满解决,既挽回了财产损失,也保住了邻里和睦。
您是否遇到过烦心的矛盾纠纷?不知该找哪个部门?来北外滩街道综治中心,我们帮您“一站式”搞定!
什么是综治中心?
它的全称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个实实在在为您解决难题的基层服务平台。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运用“三所联动”机制,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让法治服务温暖又贴心。
走进综治中心:
功能超集成,服务零距离
推开北外滩街道综治中心的大门,整洁明亮的环境、清晰划分的区域,让人一下子就能找到需要的服务:
便民窗口
信访接待、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专业律师和人民调解员轮流值班,面对面帮您理清问题,精准对接服务。
法治宣传区
等候的时候也不浪费!各类反诈、法律援助宣传册随手可取,法治知识轻松学。
多功能区域
矛盾调解室、咨询约谈室、法律服务室一应俱全,还有舒适的座椅和便民打印设备,贴心照顾您的各类需求。
专业力量进驻
区法院、区检察院等部门随驻办公,中心内设立巡回审判庭以及金融、涉外商事审判工作室。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办妥万家事”!
法治宣传区
咨询约谈室
巡回审判庭
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