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亲情感化作用,激励服刑人员积极改造,促进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在2018、2019年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春节期间,辽宁监狱依法开展服刑人员离监探亲工作,9个监狱12名服刑人员回家与亲人过了一个团圆年……
服刑人员车某离监探亲走出监狱大门
“没想到在最后确定离监探亲名额时,监区的警官们给我投了全票,这是对我改造成绩的肯定,也是我这辈子得到的最大的认可。出监后,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守法公民。”营口监狱服刑人员董某在离监探亲前,对监狱民警说。
2月8日上午,营口监狱3名警察送董某回家探亲,了解到董某家庭困难,监狱警察为他和他父亲送去了过节的生活物资。董某的父亲流着眼泪感慨道:“我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没教育好孩子,我心怀愧疚啊!没想到监狱警察把我儿子教育得这么好,不但抢着干活,还学会了一门技术……”
亲情呼唤
最幸福的是回家之路
“世界上最幸福的路是回家的路”,从2月2日农历小年那天起,辽宁9所监狱在押的12名符合离监探亲条件的服刑人员佩戴定位手环离开监狱,走上与亲人团聚的“回家之路”。
“这几天已经兴奋得吃不好睡不着了,每天都在想见到他们说些什么,终于‘熬’到了这天……”瓦房店监狱服刑人员车某离监探亲走出监狱大门时激动地说。离监当天一大早,车某换上父母提前给他送来的衣服后,反复对着镜子整理,这将是车某服刑12年以来第一次跨出监狱大门,他希望把最好的样子展现给家人。
“爸,妈……”当监狱大门缓缓打开,见到父母的车某泣不成声,想了无数次见面想对父母说的话,却一句也没能说出口,一家三口紧紧拥抱在一起。车某母亲抱着12年来只能隔着玻璃看却一次也触摸不到的儿子时,眼泪决堤了:“知道他能离监回家,我心里每天就盼着这天的到来,他爷爷这些年几乎天天都在念叨他,他爷今年正好100岁,在这样一个时间里我们能够团聚,真的要感谢监狱出了这样的好政策。”
当车某跪在爷爷面前时,百岁的爷爷老泪纵横,这团聚的时刻是一家人12年的期盼。经监狱特许,车某用服刑期间学到的技能给父亲和爷爷每人做了一条裤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给爷爷过了百岁生日,香甜的蛋糕寓意未来的日子将会是幸福团圆的,跳动的烛光诉说着一个迷途浪子的新生渴望。
沈阳第二监狱服刑人员王某、张某换上父母提前给他们送来的衣服后,反复地整理着,一会儿觉得袖子不太平整,一会儿又觉得领口翻下来更适合,他们希望让亲人看见最好的自己。等待大门开启的那几分钟,他们忐忑、激动又迫不及待。在民警的带领下,他们缓缓走出监狱大门,在寒风中与亲人们久久相拥。
回家的车上,他们一直紧紧拉住亲人的双手,听着家人亲切的唠叨,看着曾经那么熟悉现在已经陌生的街景,泪水一次次模糊了双眼。这条回家的路,他们在心中已经走了无数遍……
“离监探亲是对改造表现好的服刑人员的一种奖励措施,对促进服刑人员积极改造、改造成守法公民、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探亲一人、带动一群、教育一片’,改造好一个服刑人员,相当于给一个破碎的家庭重拾了生活信心,这是监狱警察常年坚守在高墙内改造服刑人员,一点一滴积累出的成效,为社会平安稳定贡献了监狱人的力量!”省监狱管理局狱政管理处处长仲文说。
服刑人员夏某(中)与父母紧紧相拥
来之不易
多年积极改造争取机会
2月9日农历大年除夕,大连南关岭监狱服刑人员战某穿着家人买的新衣裳,抱着他亲手为88岁的奶奶缝制的坎肩,迈着忐忑期盼的脚步,踏上了属于他的春节离监探亲路。对于战某来说,这个离监探亲的机会来之不易。战某入狱以来,已经12年没有回家了。2018年大连南关岭监狱重启离监探亲工作,战某暗下决心,一定要争取到这个机会。3年前,爷爷去世他不在身边被战某视为人生最大的遗憾,此次离监探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陪疼爱他的奶奶过一个团圆年。
战某通过积极改造,先是被监区纳入宽管级处遇,更是做到了“三年内无处罚、一年内无扣分”。截至1月底,战某余刑已不足7个月,经个人申报,监区调审、研判,综合评定其罪名、刑期以及亲属和家庭等条件均已符合离监探亲规定,这才由监区报请监狱进行审核。监狱再次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心理测评、危险性评估等大量工作,并在与服刑人员家庭所在地的派出所和村委会达成一致、报请省监狱管理局批准后,才正式准予离监探亲。
“奶奶,我错了!”听到略带嘶哑的喊声,88岁的老人瞬间热泪盈眶。终于见到期盼了12年的孙子,祖孙俩相拥而泣。战某颤抖着拿起了亲手缝制的坎肩,献宝般哄着老人,“家”这一刻才完整。
“亲情和家庭一直是服刑人员走向新生的主要动力之一。组织服刑人员短期离监、暂回社会、再续亲情,让亲情的温暖透进高墙,激发服刑人员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心,促进服刑人员增强改造信心,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这体现了新时代监狱工作法度与温度的有机融合,展现了监狱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自信态度。”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处长贾立伟说。
向往新生
教育改造实现自食其力
董某家庭很困难,离监探亲期间的董某动员劝说父亲、姑姑、哥哥帮其凑齐赔偿被害人的罚金。用董某的话说:“服刑7年多的时间,监区定期组织我们学习法律知识,我认识到了自己触犯了法律,给被害人带来伤害,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影响,看见我的老父亲仍然住在破旧的出租屋,那种当不孝儿子的心酸形容不出来。出去后我要积极努力生活、堂堂正正做人!”董某父子俩每天都谈到深夜,他最大心愿就是早日减刑出监,用自己所学技术赡养父亲,照顾父亲晚年的生活。2月18日下午,营口监狱离监探亲服刑人员董某的父亲赶到营口监狱,送来了法院开具的董某缴纳罚金5.5万元的收据。
营口监狱一监区监区长朱程林说:“董某在改造期间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出监后再就业,每月工资完全能养活自己,这也是他让家人筹措5.5万元罚金的底气。我们监区类似董某这样掌握一技之长的服刑人员还有很多,监区针对改造表现好且家庭困难的服刑人员,积极帮助他们联系相关的企业,争取做到出监就上班,真正做到自食其力,才能减少他们再次犯罪的可能。”
“闺女,这十多年妈不在你身边,苦了你了,妈妈在监狱这几年拿到了好几个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听说出监之后,像我这样的成手能找到养活自己的工作,闺女你别哭啊,到时候妈还能贴补家用,不能成为你的负担!”家住沈阳市于洪区的省女子监狱服刑人员关某抱着女儿亏欠地说,像关某一样努力改造的服刑人员在监狱表现得非常积极,想通过这种方式暂时放下愧疚的心理,在与家人团聚的瞬间,激发了对新生的向往,他们也想通过一己之力弥补这些年不能陪伴的“错”。
辽宁监狱为贯彻落实司法部提出的“坚持守正创新,始终把改造罪犯作为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的部署要求,坚持“社会所需、监狱所能、罪犯所盼”的工作原则,着重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面采取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工作举措,通过与地方人社部门和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引入精品课程,拓宽就业渠道,组织服刑人员系统学习面点制作、康复护理、中式烹调、美容美发等实用性强、上手快、就业前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让更多服刑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谋生本领,为刑满释放后重新融入社会、走向新生、降低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可能提供了重要保障。
“开展离监探亲工作,安全是前提和基础。我们将继续加大改造服刑人员的奖励力度,开展帮教、帮扶、走访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感化活动。同时加强与公安、检察、基层组织等部门沟通协调,在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子女参加中、高考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期间,做好服刑人员离监探亲工作,在服刑人员中产生正向激励作用。”省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高长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