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大气明艳的牡丹花要变成群众的“致富花”,需要多少环节?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为了助力一朵花长成一条产业链,山东省菏泽市专门印发优化营商环境文件,出台23条具体措施,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推动措施落地落实。
一头大蒜从成熟到蒜农卖蒜款落袋为安,需要多少守护?在素有“中国大蒜之乡”之称的济宁市金乡县,大蒜法庭法官一年审结、调解大蒜产业链案件及纠纷200多件,追回蒜款1000多万元。
一朵牡丹花、一头大蒜,关系到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而这些幸福感背后是平安和法治建设的磅礴力量。
“近年来,山东省政法机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不断探索创新工作的方法和载体,进一步提升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水平,努力以政法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各种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以政法工作的主动性转化各类风险叠加带来的被动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确保全省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让群众感受到平安和法治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山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宇燕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平安可见可感可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事关事业兴旺发达、事关人民美好生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山东坚持干字当头,把平安山东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一组数字反映出山东社会治安环境的持续向好:2024年,全省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30.2%,命案数同比下降16.5%,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8.9%。
数字是客观的,群众的感受是鲜活的。在聊城市,市民们注意到,全市1314所重点学校,学生白天上学放学时段和晚自习时间,都有民警执行“高峰勤务”,确保校园及周边“见警灯、见警车、见警察”。在枣庄市,群众发现,民警在线下“脱口秀”中成为“段子手”,把反诈、交通法规、法治宣传讲得比追剧还“上头”。
近年来,山东全面压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以深化矛盾风险排查化解为抓手,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支撑,以健全平安建设制度机制为保障,打击、治理、防范、管控一体推进,不断提升平安山东建设水平。
2024年,山东制定贯彻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若干措施以及责任督导和追究实施办法,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责任链条;聚焦重点领域,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严打高压态势,全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23.1%、27.5%;开展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打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救助“组合拳”。
为营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山东政法机关制定加强全省校园安全、农村社会治安等具体工作举措,推动设立村治保组织,组建义务巡逻队,规范设置“护学岗”,治安重点区域人防、物防、技防水平显著提升。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
山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群众情绪的“疏导站”,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
“山东把综治中心建设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连续三年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政法委牵头主抓、各部门单位分工负责’的良好格局。”山东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刘启超介绍,目前全省136个县级、1825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现实体化运作,构筑了维护和谐稳定“首道防线”。
如何细化综治中心规范化操作指引,让规范化建设有“章”可循?山东出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配套文件,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同时,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集中进驻综治中心,推动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相关部门、单位进驻,对常驻和派驻人员实行统一管理调配。据了解,目前全省综治中心共整合政法单位、信访部门、调解组织等5.6万名工作人员入驻,为规范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省“一盘棋”统筹,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泰安市综治中心建立“访诉调”三位一体融合联动机制,对矛盾纠纷联合受理、研判、化解;滨州市综治中心发动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提高矛盾风险主动防控化解水平;青岛莱西市综治中心明确首接负责、联合督办等机制,实现诉求办理一键直达、一单到底;潍坊市奎文区综治中心研发“平安导航”系统,智能分析各类矛盾纠纷及诉求情况,精准预警处置隐患苗头。
据了解,2024年,山东基层综治中心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63.3万件,化解146.2万件,推动矛盾纠纷解决在前端,化解在基层。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在淄博市八大局便民市场,放心吃遍所有想吃的小吃,只需要几十元;在店家实诚、环境安全的烧烤城,人均几十元就能大快朵颐;在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漂亮手串物美价廉不会被坑……
这些触手可及的幸福背后,是公平公正的经营和交易环境,是一个城市不断燃旺的“法治炉火”。
以法治之力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山东制定加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法治保障的若干措施,积极为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工作规范,全年审查省重大决策、合作协议、规范性文件等371件,同比增长53%。
好政策,落到实处才是真的好。今年3月26日,在东营高铁站前广场项目现场,330名务工人员在东营市公安局东营分局“项目警长”专班服务下,只用20分钟就完成了居住证办理。
“‘项目警长’将户政、车管等184项高频业务整合成‘助企礼包’,不仅服务热情还高效便捷。”项目负责人说。据了解,目前山东共设立运行“项目警长”5935名,为8592个重点项目和企业提供服务保障。
2024年,为推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工程,山东组建2030名法学咨询专家队伍参与50多个重大项目咨询服务工作;创新“刑事打击+公益诉讼+警示教育+生态修复”四位一体办案模式,加强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
政法改革全面深化
2024年,济南法院通过不动产处置“带封过户”新模式成功处置128套房产,最快7天完成交易并结案,将查封财产处置效率提升50%以上。
以改革破题,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山东把2024年确定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提升年”,开展长期“挂案”、案件移送不规范等4个“小专项”监督,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质效。
为有效支撑执法司法实战,山东规范完善合议庭运行、案件质量评查、审判数据会商等机制,开展检察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试点,修订完善三级检察院检察官办案职权清单,推进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创新“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将调解和解贯穿行政复议全过程,加快推进行政争议化解;优化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工作机制,推动办案力量向一线倾斜。
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全省法院审判执行案件收案249.5万件、结案241.8万件,审判执行质效持续走在全国法院第一梯队。检察机关有40件案例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办案质效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4.7%、6.6%,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司法行政工作中,政府立法、行政执法监督、公共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政法队伍素质过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政法机关党的政治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
山东把过硬队伍建设作为政法工作的永恒主题,强化政治统领、严明纪律规矩、树立实干导向,确保政法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威海市委政法委每年开展“时代政法先锋”选树宣传活动,每年年初修订业绩考评办法,年底公开科室、干部考核成绩,让“有为”者“有位”,有效激发队伍的主动性。日照市全面加强党委政法委自身建设,健全完善全体会议议事规则,常态化开展培训,努力在提高干部素质上实现新突破。烟台市公安局实施“强基础、砺精兵、提素质”全警实战练兵工程,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职业素养和实战能力。
山东牢牢把握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2024年省委常委会九次研究部署政法工作重大事项,修订省委政法委员会工作规则,完善请示报告规定,推动政法机关在党的领导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为强化思想政治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山东省委政法委建立政法队伍状况定期分析研判机制,督导调研16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推动各市开展政治督察,建立全省政法干警政治档案,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
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方面,山东政法机关将2024年确定为“队伍建设提升年”,举办典型案例剖析、警示教育大会、廉政谈话、庭审观摩等系列活动,推动政法干警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印发《全省政法领域职务犯罪突出风险隐患清单(典型案例)》,加强日常教育、监督和管理,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如何提高政法队伍业务能力?山东持续推动政法干警“同堂培训”,举办全省政法系统队伍建设、政法英模、新任县级党委政法委书记、乡镇(街道)政法委员等系列培训班,常态化推动市县政法领导干部交流任职,通过举办山东政法青年讲堂、青年干部成长沙龙等活动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法队伍专业素质。
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以高水平安全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山东政法机关正以昂扬的姿态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