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化入驻综治中心后,基层法院是如何发挥综治中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重要工作平台作用的?
基层法院在推动实现矛盾纠纷化解资源聚合、力量融合,让人民群众“最多跑一地”等方面的具体做法有哪些?成效又如何呢?
基层院长谈综治,让我们跟随基层法院院长的视角,听听他们的声音。
本期院长
吉林省延吉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金光锡
2024年,延吉法院积极落实省法院关于基层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实体入驻当地综治中心工作要求,面对场地受限、办公条件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等实际困难,积极向延吉市委汇报争取支持。在延吉市委的有力统筹协调下,市政府将原市检察院5000余平方米办公楼划拨给我院无偿使用,并投入资金按需修缮。同年9月,诉调对接中心正式整体入驻综治中心。
提升“广度”,打造全周期解纷体系。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立足辖区朝鲜族聚居、多民族共居的地域特点,组建“双语调解团队”“老法官工作室”和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邀请延吉市民商事调解中心、至诚公证处人民调解委员会、延边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集中办公。今年以来先行调解案件2698件,先行调解成功率27.91%。
强化“精度”,筑牢前端治理防线。严格落实依法立案与深化多元解纷,紧盯综治中心和立案窗口两个分流节点,建立“正反向双轨流转”机制。加强立案窗口二次释明,对未经非诉途径处理的纠纷进一步评估分流。入驻以来,综治中心案件分流率达40%。
聚焦“速度”,注入提质增效动能。综治中心接待大厅后置司法确认窗口,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可当场进行司法确认,材料审查后三日内可领取裁定书。截至目前,司法确认案件自动履行率达100%。
挖掘“深度”,夯实基层善治根基。强化司法大数据运用,及时分析、发现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司法建议、调研报告等,向相关行业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与普法宣传紧密结合,汇总、发布优秀典型案例。
优化“满意度”,彰显司法为民初心。立足指导调解工作职责,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现场指导、庭审观摩、编印常见纠纷典型案例手册等形式,切实增强调解员、网格员和参与调解部门的综合调解能力。用好人民法院案例库、两状示范文本等,以精准服务水平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