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黑龙江省伊春市金林区西林镇综治中心接到一起因赡养老人引发的家庭矛盾纠纷。来自河西社区的居民徐某,未婚、无工作和固定收入,平时和母亲一起生活,母亲已经80多岁无法自理,需要每天有人陪伴和照顾,日常生活比较困难。徐某称自己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赡养问题上互相推诿,这样的矛盾已持续2年之久。在独自支撑的压力下,徐某无奈之下向西林镇综治中心求助,希望能通过调解让哥哥姐姐共同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缓解自身的困境。
西林镇综治中心在接到徐某的求助信息后,第一时间启动协同调解机制,联合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庭工作人员和社区网格员组成专业调解小组。调解小组先深入到徐某及其哥哥、姐姐家中进行入户走访。在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耐心倾听每个人对于母亲赡养问题的看法和诉求,细致核实家庭经济状况、老人的健康需求以及家庭过往的矛盾细节,为后续的精准调解收集了详实的事实依据。通过深入沟通,发现子女间的矛盾不仅源于经济压力,还存在“过往家庭利益分配不均”“传统观念影响”等深层问题——长子认为早年父母偏心次子,为其置换房产,自己应少承担责任;女儿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赡养责任应以儿子为主;次子则觉得四人应平等履行义务,互相推卸责任导致矛盾升级。

在全面掌握情况后,调解小组组织四名子女进行面对面调解。司法所工作人员依据相关赡养法律法规,向双方解释了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法庭工作人员明确指出解决此类矛盾纠纷应遵循的法律依据;社区网格员凭借对居民情况的熟悉,提出了一些兼顾双方在面对实际困难的合理建议。经过调解小组多次耐心细致的调解和反复沟通,四名子女终于认识到自身在赡养问题上的不当之处,认可了应承担的赡养义务。在此基础上,调解小组结合子女经济状况、老人需求,制定了个性化赡养协议,最终四人共同签订协议书。在后续回访中,工作人员发现四名子女不仅履行赡养义务,还主动增加对老人的陪伴,长子每周带老人散步,女儿定期为老人洗衣做饭,子女间的沟通也逐渐增多,过往的积怨明显化解,家庭氛围重回和睦。

截至目前,金林区各级综治中心创新实施矛盾纠纷化解“一站服务、两线受理、三色预警、四级联调、五环紧扣”的“12345”工作法,并依托“法理+情感+监督”的调解模式,受理各类矛盾纠纷及服务类事项共106起,办结103起,办结率97%;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