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告别 “幽灵外卖”!上海闵行无堂食外卖集聚区有了“AI巡检”
时间:2025-10-31 17:13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责任编辑: 安羽

清晨6时,上海闵行区某共享厨房的后厨已忙碌起来。店员身着统一制服,有序清洗食材,加盖的垃圾桶整齐摆放,墙上的“明厨亮灶”摄像头正实时传输画面。“以前后厨油污结块、垃圾桶不盖的情况早就没了。现在我们每天主动自查,这摄像头就像‘照妖镜’,让大家不敢松懈。”近日,闵行区检察院检察官对该美食城开展“回头看”时,经理这样感慨。

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敞口垃圾桶流淌着剩菜汤汁,食用油反复使用至发黑,多家店铺“共用”证照,成为脱离监管的“幽灵外卖”。

从被动整改到主动自查,从监管“留白”到智慧赋能,这场改变的背后,是闵行区检察院以公益诉讼为抓手,协同多方破解无堂食外卖监管难题的扎实行动。

“幽灵外卖”藏身美食城

今年年初,一段名为“赌上厨师职业生涯的蛋炒饭”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曝光了某外卖店后厨的乱象:灶台油污结块、食材霉变变质、健康证过期……“无堂食外卖”的食品安全问题浮出水面。

今年2月,闵行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走进辖区内某美食城地下一层。这里聚集多家只做线上、不接线下顾客的外卖店,成为监管“留白区”。

在一家韩式炸鸡店,检察官看到垃圾桶未加盖、排水沟积存食物残渣,工作人员未戴工作帽也没穿工作服,有人边炸鸡边抽烟。当要求店员出示健康证时,他们始终拿不出相关证件。更让人揪心的是,炸锅里的食用油已呈深棕黑色,表面漂浮着细碎残渣,显然远超更换周期。多家店铺无法提供独立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存在“共用”美食城证照的情况。

“这意味着它们脱离了单独监管,成了‘幽灵外卖’。”检察官介绍,在后续对10余个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的排查中,还发现多家商户存在用自来水制冰、食材直接堆放地面、健康证过期等问题,违反《食品安全法》等规定。

一场针对无堂食外卖的专项治理,就此启动。

从“单打独斗”到“系统治理”

3月3日,闵行区检察院与区市场监管局进行诉前磋商,约谈外卖平台,推动线上线下同步监管。

为解决长效监管难题,检察院协同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121工作法”。“1”是“目标统一”,双方都以守护食品安全、修复公共利益为核心;“2”是“权责分明”,检察院依法行使检察权、市监局履行行政监管权,不越位、不缺位;“1”是“协同发力”,双方拧成“一股绳”,形成治理合力。

闵行区检察院开展“地毯式”排查,检查多个外卖聚集区,梳理出42个具体问题。联合外卖平台打通“线上线索移送”通道,实现“线上线下双闭环”处理。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一聚集区一方案”要求,对某共享厨房优先引入“明厨亮灶”摄像头,让后厨画面实时可查,努力将其打造成区域规范化样本;对问题集中的某美食城,直接推动关停整改。

AI巡检实现智慧监管

“不是查完就结束,我们要盯着改到位。”检察官先后5次到多家美食城开展“回头看”,工作帽佩戴、健康证是否有效、食用油颜色……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6月13日,闵行区检察院召开听证会,整改前后对比照片直观展示变化,听证员一致同意结案。


在双方的共同推动下,某共享厨房已在原有美食城证照之下,试点“1+n”的“一证一店”经营模式,即在美食城管理方取得餐饮服务管理或餐饮服务类经营项目许可的同时,引导各入驻经营者同步取得餐饮服务类项目许可。此外,该共享厨房配套安装“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利用AI自动识别后厨违规行为和有害生物,即时通报问题并责令整改。截至目前,共开展网巡13次,发现问题9个,已全部整改闭环。

“公益诉讼不是‘找茬’,而是‘护航’。”闵行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121工作法”为抓手,将无堂食外卖的治理经验推广至商超食品等领域,用司法力量守护每一份“舌尖上的幸福”。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