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守护“云端”安全,看上海长宁检察院如何打出“四大检察”组合拳
时间:2025-10-31 16:13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责任编辑: 安羽

在数字化浪潮中,网络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无论是线上购物、旅游出行,还是订餐外卖,网络让生活更便捷,却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风险。面对这些挑战,长宁区检察院结合区域互联网产业发达的特点,聚焦网络安全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协同作用,为构建清朗、安全的网络环境持续贡献检察力量。


全链条打击网络犯罪

随着网络技术与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共享充电宝等新业态日益普及。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借机钻营漏洞。近日,长宁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渠道商通过篡改充电宝公司后台信息系统,变更相关订单性质从而非法牟利的案件。

据悉,该充电宝公司规定,客户月租金超过99元即视为购买,充电宝归客户所有。渠道商拥有对历史订单进行部分退款的权限。2022年4月至10月期间,被告人黄某、吴某利用该权限,对已支付99元并获得充电宝所有权的历史订单,进行小额退款,将“卖宝”订单篡改为“租宝”订单,从而虚构新的租赁费用,骗取公司分成共计6.8万余元。最终,二人因诈骗罪被依法判刑。

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长宁区检察院持续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的打击力度。今年以来,已受理相关案件232件335人,提起公诉264件322人,切实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发挥四大检察一体化优势

网络餐饮的兴起极大方便了民众生活,但无堂食外卖等新业态由于经营模式灵活、跨区域属性强等特点,也带来了不小的食品安全风险。长宁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部分外卖店铺在食材储存、环境卫生、证照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随即开展检察公益诉讼,通过实地调查、制发检察建议、公开听证等方式,推动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并持续跟踪整改,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为实现网络空间精细化治理,长宁区检察院深化“四大检察”综合履职。在办理一起窃取快递面单信息案件中,发现并追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线索,在提起公诉的同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获法院支持,有效挽回社会公益损失。对涉网络轻微犯罪,坚持“不诉≠不罚”,推动行刑反向衔接,规范推动涉网络刑事案件不起诉后的非刑罚责任落地。此外,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通过“不起诉+公开听证+反向衔接+跟踪督促+社会治理”的跟进式办案模式,实现从个案治理到系统治理的跨越。

依法能动履职

未成年人作为网络空间的弱势群体,更需特殊保护。长宁区检察院联合携程集团,探索建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双向提示”机制。在携程App网约房预订界面,增设安全须知和未成年人预订限制提示;在商家后台,强化对未成年用户的服务提示与入住拦截,确保网约房成为“安全房”“阳光房”。

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去年,长宁区检察院在“上海硅巷”科创街区设立“网络检察空间站”,面向互联网企业征集需求、提供法治服务,拓展治理新路径。同时,发布三份白皮书,涵盖打击网络犯罪、行刑反向衔接等内容,以更优法治保障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网络无边界,安全有底线。下一步,长宁区检察院将继续深化网络领域检察履职,通过高质效办案守护清朗网络空间,以高水平网络安全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