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深入发展,以新型商业模式、技术平台和社会协作形态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利用新业态的技术逻辑、规则漏洞等实施的新型犯罪也应运而生。近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发布网络新业态犯罪相关情况。

据介绍,2022年至2024年,上海检察机关共受理网络新业态犯罪审查起诉案件1837件3897人,涉案罪名30余种。从案件的趋势特点来看,网络新业态犯罪侵害领域呈现多元化。如针对线上医疗领域,网约医护经济的线上便利性被犯罪人员利用,与线下违规操作相结合,形成全新违法犯罪链条。在低空经济领域,犯罪人员非法解除无人机等设备安全限制,对国家空域安全、公共安全及个人隐私带来直接挑战。此外,网络直播业态乱象频发,娱乐直播中涉黄、涉赌等内容以“擦边球”形式隐匿传播,电商直播中虚假宣传、销售伪劣产品、新型诈骗等行为频发,严重破坏市场诚信体系。电商领域刷单骗补恶意“薅羊毛”现象也比较突出,部分人员利用平台促销规则与技术漏洞,通过虚构交易、冒充用户等手段骗取平台补贴及活动奖励。“网络水军”通过有组织地操纵“流量”,如“刷单炒信”、“非法引流”、“造谣敲诈”等方式干预信用评价、散布虚假信息,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冲击。
新业态平台因技术漏洞、规则缺陷、信息安全风险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衍生犯罪新空间,上海检察机关加强适法研判,推动理论与实务融合研究;压实主体责任,引导新业态平台合理善用流量价值;凝聚共治合力,建立健全新业态领域协同机制;筑牢宣教防线,全面提升公众对新业态犯罪的辨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