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票务短信竟是骗子发来的?公共码号遭滥用,检察机关提起反电诈民事公益诉讼
时间:2025-10-15 14:55来源:检察日报责任编辑: 陈言


庭审现场

10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检察院诉广东某科技有限公司等反电信网络诈骗民事公益诉讼案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审理,这也是浙江首例反电信网络诈骗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经审理,法院当庭判决,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判令6被告赔偿公益损害赔偿金共计50万元,并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Hi,尊敬的客户,您已成功订购××巡回演唱会980元门票,请尽快支付票款……更多演出资讯访问官网……”为了买到一张心仪的演唱会门票,赵女士从某社交平台寻到了“黄牛”发布的“出售内部票,下单成功后付款”推文。按对方要求加上好友后,赵女士便在对方催促下填写了自己的身份信息、手机号等,随后收到了某“票务平台”通过1068码号发来的上述短信。赵女士急忙在15分钟的“短信有效期”内进行转账激活“验证码”,不料一顿操作下来,“黄牛”却屡次告知操作失败。直到累计转账17万余元时,赵女士才惊觉被骗。

2023年暑期,杭州市滨江区等地发生多起涉演唱会门票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众多被害人都和赵女士一样,因轻信1068码号发送的票务短信而上当受骗。

据了解,1068号段须由符合资质的公司向相关部门申请成功后方可启用,使用者需要对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码号不得擅自转租。那么,严格审批之下,该码号为何还能出现在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中?

滨江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发现该线索后,经过深入调查,两条跨省涉诈短信发送链路浮出水面——码号资源持有者在运营中对码号管理不规范,导致码号资源被不法分子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发送短信。

经查,广东某公司、无锡某公司、武汉某公司、北京某公司、安徽某公司与原河北某公司(该公司已注销,相关人员贾某已另案处理)通过签订系列服务协议,形成短信服务平台的层层转租转借链路,链路中的上家均会指定下家使用固定号段,最终达成接入平台的指定码号层层转包出租。涉案的两个码号共发送涉诈短信6525条。

2023年7月,继多名被害人被骗后,涉案短信被投诉举报,安徽某公司要求其下级原河北某公司提供与该票务平台之间的合同。原河北某公司伪造了一份短信合作协议,并PS该票务平台公章提供给安徽某公司,又以在内容中插入空格等方式逃避拦截,继续发送涉诈短信。据统计,2023年7月至8月,全国范围内因该码号诈骗造成的被害人损失金额达110万余元。

滨江区检察院认为,电信业务经营者应起到“反诈看门人”的作用,既是对电信网络诈骗行为进行技术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律义务的关键履行者。6被告违法转租码号,未履行相互之间合同禁止转租转售的约定,对该案涉诈短信内容、提供者真实身份和客户合同等均未履行严格审核义务,违反了《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及《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16修订)》等规定,导致其提供的短信服务被电信网络诈骗分子所利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也破坏了公共码号管理秩序。同时,6被告未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风险防控责任,客观上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了路径渠道,使不特定短信接收者的财产权益和财产安全面临风险,危及公众对1068号段短信息的合理信赖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由于该案系新类型公益诉讼案件,经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批,滨江区检察院于今年1月21日立案后依法发布公告。公告期满后,无适格主体提起诉讼。5月26日,滨江区检察院依法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6被告按照码号转租链路承担公益损害赔偿金共计50万元,并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记者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10月11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推动聚焦审理新型、前沿、复杂、规则意义突出的网络案件。在10月13日的公开审理中,经合议庭评议,杭州互联网法院当庭作出上述判决。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