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刷出“新玩法”!当监狱民警做起达人,画风竟是这样的
时间:2021-04-20 10:39来源:福建长安网责任编辑:尹广乐

在你眼中,监狱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封闭、神秘、偏僻?在你心目中,监狱民警又是什么样子?苦、秃、不通人情?

错!你可知道,监狱民警中不乏多才多艺的达人,他们有着一身才华,更有阳光、乐观的心态。

你看,这里有“足球冠军”,有“全能女超人”,还有“共情大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些达人们的世界,看看他们如何颠覆传统,“玩”转监狱警察形象。

不想当冠军的足球教练不是好警官

十几岁时,他就在足球场上奔跑,从未停下过;二十几岁时,他参加了福建省南平市首届青年足球锦标赛,随队获得冠军;三十几岁时,他获得了亚足联颁发的教练执照……

他叫何方,福清监狱高危监区教育矫治分中心负责人,除了在本职工作上兢兢业业完成教育改造工作外,在业余生活中,他是一名足球达人。

2015年,何方受邀参加第七届江苏南京“公证友谊杯”足球邀请赛;2016年受邀参加第八届云南昆明“公证友谊杯”足球邀请赛;2017年参加了福建省足协的足球教练培训班,通过考核获得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证书;2019年经过中国足协考核,获颁亚洲足联认可的足球教练执照……

凭借着优秀的“足坛业绩”和纯粹的热爱,2016至2019年,何方作为福建省监狱管理局足球队的队员和教练,带领队员们在省直机关足球赛中,连续获得冠军、亚军、季军、十六强、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

“作为组织者,人员安排、训练组织、比赛指挥、沟通协调、制作海报、文案宣传……几乎我一个人全包了,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专心比赛,为集体争荣誉,为个人实现价值。”说起这段往事,何方不禁感慨当时的“辛苦”。

因为监狱民警的工作特殊性,如何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安排好训练时间,既保证人齐,又保证队员的休息时间,成了第一个大问题。

“因为大家上班时间都不一样,我只能每次都提前询问,选择人最多的那天组织训练,每周大概两到三次,占用他们四到六个小时。”不过好在队员们也很配合,克服了一切困难,为保证训练时间和强度,他们常常下了班直接赶去训练场。

2015年以来,何方在工作之余,组织本单位民警在业余时间自发成立了民警足球队。没有场地,就自己动手一块一块捡石头、一寸一寸清理土地;没有队员,就一个一个民警聊过去,激发他们对足球的兴趣与热情。慢慢地,从3个人,到5个人、7个人,直到现在有了35名固定队员。

“有些民警虽然没正式加入球队,但偶尔也会来踢踢比赛。最多的时候,我们能召集到50多人踢球!”何方对这支球队的壮大发展很是满意,“而且现在监狱领导也很重视民警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专门在民警备勤区为球队准备了草地和灯光。”

除了每周固定的两次训练以及单位内的模拟赛,何方还与周边地方单位、学校、社区等球队进行了比赛交流,参加了2015—2016年度“全民健身”福清地区足球联赛,并在2018年闽侯青口第五届“陶江杯”足球赛获得亚军,在2020年首届飞凤山八人制足球赛获得季军。

“因为自己对足球的热爱,我有了成立球队的想法,更因为监狱民警这份工作,我有了成立球队的动力。”何方认为,监狱民警的生活封闭枯燥,长期两点一线,容易让人在思想僵化、身体上亚健康。

“希望通过自己的专长和爱好,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带领同事们一起‘动起来’,一起让思维保持积极向上,让身体保持健康健壮。”

足球使民警在辛勤工作之余,拥有健康合理的身体锻炼,也使同事们在团队运动中培养默契,增进合作。“团队的合作状态,无论是队员之间的协调、沟通、互助,都是可以带进工作里去的。在监狱民警以小团队为工作单位的模式下,这些默契度、理解度非常重要。”谈起成立初心,何方娓娓道来。

将足球“踢”进民警心中还不够,何方将足球也“踢”进了罪犯的心中。

在执行监内的教育改造任务时,何方开设了一个足球兴趣班,将足球、跑步等与运动有关的知识,通过理论讲述、教学视频、大型比赛转播等方式教授给罪犯,希望他们可以在改造之余,正确有效地锻炼身体。

“这也是为了让他们培养一门兴趣,生活有了兴趣才不会迷茫绝望,才有奔向新生的动力。”何方用足球敲开了一扇扇紧闭的心门,矫正了一个个偏航的船只,让罪犯对未来的改造之路有了方向,有了前进的信心。

跳钢管舞的“全能女超人”

越野跑者、钢管舞者、烘焙达人、摄影师、吉他演奏爱好者……

您能想象,这些才华集于一身的人生。会活成什么样?吴露露,一名“90”后监狱民警,将热爱变成点点星光,让生活宛如璀璨银河。

身为福建省女子监狱教育科四级警长,吴露露主要负责安排罪犯的教育内容,组织策划各类主题教育专题活动以及教育改造宣传工作。

2012年,刚来到女监的她,对监狱工作有些不适应,烘焙成了一种减压方式。下班回到家,她便化身“厨娘”,做起了各色美食,尤其喜欢烘焙,软欧包、牛奶吐司、慕斯蛋糕、曲奇饼干、披萨……

“刚开始做的时候,经常失败,因为不是很熟练,有时面团还没揉好就已经发酵了,只好从头再来。”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不气馁,她的这一份不服输让她成为了烘焙达人。看看她的甜品吧,是不是让你垂涎欲滴?

不过,吴露露并不满足于只做一名“厨娘”。她要把自己的美食与更多朋友分享,朋友圈发美食,构图很重要。怎么摆会更上镜?怎么拍会更高端?吴露露琢磨起了摄影技术。

“我大学时喜欢摄影,上过一个学期的摄影课,平日里也会拍些‘糖水片’(风光旖旎的风景照),约朋友拍些人物照之类的。”在吴露露眼里,勤加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摄影技术,拍拍自己做的甜品便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你看,这构图、这色彩,小红书上的美食博主也不过如此吧。

2016年,一次偶然间,吴露露被一家舞蹈工作室吸引了目光——钢管舞学习。“我原本就喜欢一些高强度的运动,之前通过电视节目对钢管舞有一些了解,对它的印象是又美又酷,而且还能锻炼全身肌肉,是力与美结合的舞蹈。”

从那之后,吴露露踏上了钢管舞的“星光之路”。凭着热爱与良好的身体素质,一个多月便学会了钢管舞的基本动作。经过小半年的努力,吴露露达到了中级的水平,可以自如地展示优美流畅的舞姿。

“厨娘”“摄影师”“舞者”,这些只是吴露露生活的一部分,她最大的业余爱好是“奔跑”。

2013年,吴露露开始她的长跑之旅,从最初的一个人下班后的夜跑,到加入跑团,再到参加马拉松比赛,最后爱上越野……

左一为吴露露

这段旅程看似很顺利,其实不然。“一开始跑的时候,只是为了保持身体状态。”回忆起跑步之初,吴露露有些感慨,“运气比较好,第一次参加越野18公里比赛就拿了女子第四名,第二次是第三名,于是我对跑步有了功利的想法,比赛就想拿名次。”

但自此,她却再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一是因为心态浮躁,练习不勤;二是大众选手水平逐年提升。”浮躁的心态下,她参加了一些比赛,状态却逐渐下滑。

高强度赛事还造成了腿部伤病,再加上疫情和工作的关系,吴露露的参赛计划暂停,“休跑”了一段时间。在朋友圈看着跑友们肆意撒欢,她重新思考了跑步对自己的意义。

“我所要的,是报名参赛时如打卡网红点般的爽感?是赛道上难以预料的无限风光?还是跑完那令人望而生畏的里程之后的虚荣和快乐?”在吴露露看来,当运动被掺进太多社交功能后,一样让人迷失。

人群的声音太嘈杂,聚光灯的灯光太耀眼,依然能看清并坚持自己的方向,这需要一种修为和定力。当赛道上没有摄影师,没有欢呼鼓劲的观众,甚至没有结伴前行的队友,是不是还能保持自己节奏一直跑下去?

跑步如此,人生亦如此,吴露露的思考有了更深的意义。这种思考,同样投射在需要在寂寞封闭环境默默奉献的工作岗位上。

“其实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又或者是兴趣爱好,很多时候都是出于对自己的要求。监狱民警这个职业也是如此,我们在高墙内默默奉献,追求的不是荣誉、掌声和鲜花,而是自己的本心,是这份职业背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吴露露坚信,人生中的任何经历都是成长的一部分,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关于答案,也许要在跑的更多、经历更多之后才会逐渐清晰。”在留下太多未完成的日子里,吴露露学会了隐忍和蛰伏,“既要保持斗志,更要抑制不小心滋生的浮躁。‘跑’下去,越过山丘,即使无人等候。”

打开封闭的“心门”的“共情大师”

“家长尽量不说话,带领小朋友慢慢往前走,开始一段只属于你们的探险旅行……”

在厦门市湖里区工会组织的周末户外讲堂上,纪志栋正引导在厦务工人员为自己的孩子带上眼罩。家长们小心翼翼地领着小朋友,穿过小树林,爬过小山丘,越过浅溪,终于安全抵达终点。

“接下来,请双方互换角色,家长带上眼罩,由小朋友带领你们原路返回。注意,是一样不能发声的。”小朋友们跃跃欲试,开始时个个都兴奋极了。然而,在返程途中,有的小朋友因妈妈的头发被树枝挂住而手足无措,有的小朋友因爸爸踩到水坑,或者差点滑倒而急得直跺脚……

“为什么小朋友们能安全抵达终点,而大多数家长却不能,大家知道原因吗?”“纪老师,爸爸妈妈照顾我们不容易,我们要学会和他们沟通。”

在这堂亲子公益课堂上,亲子体验的游戏叫“风雨人生路”,小朋友们亲切地管纪志栋叫“纪老师”,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厦门监狱三监区民警。

这名“83年”的帅小伙,2007年大学毕业后考入厦门监狱。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他,经常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业余时间,参与各种公益活动。

“我大学时是校团委干部,经常组织或参与公益活动,觉得很有意义,后来便成了习惯和爱好。”纪志栋说,因大学时组织参加了一次结合体验、引导、分享于一体的心理体验课的契机,他从此爱上了这种“共情”教育。

2007年,稚气未脱的纪志栋在厦门监狱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新征程。走进号房,走近罪犯,有的人穷凶极恶自暴自弃,有的人一失足成千古恨……高墙铁网里的故事让他深感震撼。

“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绪却难以自控。不然监狱里也不会出现罪犯……”

那年,纪志栋参加了一个公益图书馆项目,业余时间当起了志愿者——到公益图书馆里陪小朋友做游戏,辅导他们完成作业。

“小黄(化名)的父母在厦务工,当年把小黄从老家接来厦门上学后,因没时间陪伴他,就送他到公益图书馆。”纪志栋回忆,那是个聪明的小男孩。

纪志栋为孩子开展心理辅导

小黄每天都沉着脸,不写作业也不主动与他人交流。细心的纪志栋发现了他的异样,便主动找他玩游戏。小黄在游戏过程中终于吐露心声,“我还是喜欢在老家,奶奶把我照顾得挺好的。爸妈把我带到厦门,又不管我,也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

纪志栋听罢,笑了笑,“我们换个游戏玩,就比谁能同时做更多的事!”小黄同意了,只见纪志栋掏出耳机,拿出课外书、小学生作业本,还找来了饼干糖果。

小黄戴上耳机,打开作业本,伏案桌前,偶尔吃吃饼干……10分钟后,纪志栋问他,作业题是什么?歌词是什么?小黄恍然醒悟,“纪老师我明白了!父母既要打工挣钱,又要照顾我,真的不容易,难免有没照顾到的。”

小黄慢慢乐观起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成绩突飞猛进。纪志栋倍感欣慰。

纪志栋参加各类公益活动

此外,纪志栋还参加了北极星救援队、福建同心慈善会、厦门城市义工等公益组织的活动。在他的生活中,“小黄”这样的例子并不少。不管是给大中小学生还是务工人员,或是教师、武警上课,十余年来一有空闲,纪志栋就会站上讲台,全身心投入到“共情”教育的角色当中,在监狱里完成本职工作更不例外。

“作为一名改造标兵,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这一方面时可以有什么行为表现?”厦门监狱三监区十一分监区的走廊上,回荡着纪志栋嘹亮的发言。

在一张纪志栋自制的“价值观共创画布”下,罪犯们积极思考起来。“在号房内排队轮流洗漱、起床的时候尽可能声音小一些、多使用文明用语、包容同改的小缺点、帮不会写字的同改写信……”不到十几分钟,画布上贴上了五十几条建议。

纪志栋自制的“价值观共创画布”

“现在,你们可以选择画布上的词条,提炼关键词,重新排列组合,构建自己想要的行动模型。”罪犯在纪志栋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探索答案,接近答案。

终于,在罪犯中有人高呼:“我懂了,我懂了,原来服刑人员38条规范中的规定都是为了让我们和谐改造,我们要的其实和规范要求的是同一回事。”

纪志栋以“价值观共创画布”为工具,让罪犯说自己听得懂的话,举出自己真实的例子,相互分享和倾听,形成了属于罪犯的逻辑体系。

这种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受到了罪犯的欢迎,有效化解了罪犯对被管理的抵抗情绪,让他们找到更多自主改造的动力,现场学习氛围积极。

其实在2008年,纪志栋就将自己的“专业”带进监狱工作中。他在监狱开展了罪犯阳光心理拓展训练,此后还陆续进行“成长团体”“放松团体”“生命教育”“协作团体”“出监团体”等各类型团体教育活动。他的不少论文、课题入编省部级案例集,也受邀参与编写司法部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统编教材。2020年底,他负责的《体验教育助力罪犯改造》项目获评福建省监狱系统教育改造一级创新项目。

纪志栋进监封闭执勤前一晚,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位从事公益体验课事业十余年的监狱警察,在回首过往时兴致盎然。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我很享受这种课堂上相互启发、相互点燃生命之光的时刻。我也喜欢各种体验,因为体验让生命多姿多彩,正是体验过各种不同的人生,更能感受生命的宽度与厚度。”(胡苏婷陈晓蓉)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