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湖北宣恩:司法利剑守护绿色
时间:2025-04-01 20:19来源:湖北长安网责任编辑: 安羽

“法官,这片林地是我年前种下的,现在都成活了。”曾因非法采伐野生兰草被判处刑罚的邓某某,在湖北省宣恩县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植了几千株林木,成了保护区公益护林员。这是宣恩县人民法院将司法创新举措,转化为修复生态环境实效的一个缩影。

司法创新破局:废弃矿山变身“生态网红地”

“如此美景,完全可以成为‘网红打卡地’,难以想象这里曾是废弃矿山。”在某建筑石料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修复现场,曾经岩石裸露、尘土飞扬的景象不复存在,片片绿植点缀在山石之间。

时间回溯到2021年3月,这座矿山因采矿许可证被依法注销后,一直未开展土地复垦及生态修复。2024年4月初,宣恩县人民检察院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要求履行监督管理职责。随后,行政机关组织开展覆土和播撒草籽工作,然而修复仍不完整,最终起诉至宣恩县人民法院。

经合议庭裁定,相关行政机关重新编制土地复垦及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同年9月,生态修复施工项目竣工验收,废弃矿山焕然一新,实现司法与行政合力“1+1>2”的社会效应。

巡回审判进深山:从“毁绿人”到“护绿人”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但保护区内偷偷盗采保护区珍贵植物现象仍时有发生。”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

在一起非法采伐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蒜兰案中,宣恩县人民法院将庭审现场延伸到保护区内村落,庭审当天,两名被告人均表示悔恨并向法庭提交了悔过书。庭审结束后,法院干警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答疑等方式,向围观群众普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调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后果和法律责任。这种“巡回审判+法治宣传”模式有效提高了当地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宣恩县人民法院还联合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恩县林业局等单位,建立环保执法司法联席研习机制,不断完善环境资源案件审理模式,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审判体系。

生态共治新范式:“法治+自然教育”

“红腹锦鸡的红色羽毛好漂亮。”在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馆内,学生们正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感受。

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恩县人民法院召开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协作座谈会,共同签署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框架协议,设立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并揭牌。此后,两家单位多次联合开展保护生态环境普法宣传活动。

两年来,宣恩县人民法院还与检察机关、环保职能部门陆续出台联动措施,不断完善犯罪案件联动合作办理机制,推动生态系统协同治理和一体保护。司法利剑守护绿色,助力宣恩县森林覆盖率从2018年的62.93%增长到了2025年的68.92%。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