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文物保护的终极价值是什么?从古厝焕新颜看懂“穿透式”司法守护
时间:2025-09-15 16:03来源:马尾检察责任编辑: 陈言

在福建福州马尾茶阳山下,一座承载着中国近代海军悲壮历史的建筑——清末闽江口长门炮台台长、中法马江海战参战官兵邵德康的故居,在历经风雨飘摇、濒临倒塌的危机后,这座百年船政古厝近日焕发新颜,重现庄重古朴的历史风貌。

2025年8月27日,“‘检护蔚蓝’海洋文化检察公益诉讼保护示范点”牌匾在邵德康故居揭牌。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文物抢救,更是一次由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推动,融合建筑本体保护、历史文化挖掘与长效机制建设的“穿透式”司法保护实践典范。

明珠蒙尘,公益诉讼“亮剑”

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船政文化是这座城市乃至中华民族海洋文明的重要印记。清末船政官员、长门炮台台长邵德康的宅邸就在这里,其建筑风格融合中西,是研究船政历史与建筑的珍贵实物遗存,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座古厝命运多舛,其北区建筑已完全坍塌,仅存的南区主体勉强支撑,状况令人揪心。


历经百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精美的砖雕木刻已残损不堪,墙体开裂倾斜,屋顶多处漏雨;内部梁柱腐朽,结构安全隐患重重;排水系统完全瘫痪,污水横流,院落内杂草丛生,几乎淹没路径。更令人忧心的是,缺乏有效防护的古厝,在恶劣天气下随时可能发生局部甚至整体坍塌,面临彻底湮没在时光长河中的危险。

百年古厝的现状引起了马尾区检察院的高度重视,检察官们迅速行动,依托“检护蔚蓝”海洋生态与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行动,将邵德康故居保护列为重点任务,于2024年下半年依法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一场针对古厝的“立体式保护”攻坚战打响。


检察官们多次深入现场,克服环境脏乱、结构危险等困难,进行细致入微的勘查,并运用无人机进行高空多角度航拍测绘,生成了高精度的三维模型和全景影像图,为后续修复提供了翔实科学的“体检报告”。马尾区检察院还邀请省内知名文物建筑保护专家、历史学者组成专家组,共同进行现场“会诊”。专家们对古厝的结构安全、历史价值、损毁程度进行了严谨评估论证,一致认定其急需进行抢救性修缮。

在扎实的调查取证和专家论证基础上,马尾区检察院厘清了监管职责,分别向有关职能部门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切实履行法定保护管理职责,制定科学有效的抢救性修缮方案,积极筹措落实所需资金,依法划定明确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古厝建立法律屏障。

创新机制,破解“管养难”痼疾

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将古厝保护提上重要议程。在检察机关的持续跟进督促下,职能部门克服困难,成功筹集到位专项修缮资金200万元。资金保障到位后,在省、市文物部门指导下,精心遴选了具有丰富古建筑修复经验的施工团队,并邀请权威文物专家全程驻场指导。

修复工作严格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对破损严重的墙体进行了科学加固和局部复原,对腐朽的梁柱进行了精细的墩接或更换,彻底疏通了瘫痪的排水系统,并对屋顶进行了全面检修和防水处理。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清除了垃圾和杂草,恢复了历史空间的清朗。


历时数月的精心施工,这座一度濒临毁灭的百年古厝,终于从废墟边缘被成功挽救,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建筑格局得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和呈现。

古厝修缮完成并非保护的终点。历史经验表明,若缺乏后续有效的管养,文物极易再次陷入损毁循环。

2025年4月,福州遭遇持续强降雨侵袭,刚刚焕新的邵德康故居经受了严峻考验。马尾区检察院在定期回访中发现,部分墙体出现了渗水痕迹和霉斑,局部木构件也因潮湿出现了新问题。保护成果面临雨水侵蚀的威胁。


对此,马尾区检察院再次启动公益诉讼程序,迅速开展现场调查、固定证据,并再次邀请专家评估风险。针对新出现的问题和可能存在的日常维护管理漏洞,马尾区检察院再次向有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明确指出风险点,督促其立即采取有效防水防潮措施,加强日常巡查和维护保养,消除安全隐患。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文物“一年修、两年旧、三年坏”的“管养难”痼疾,防止问题反复出现,马尾区检察院没有止步于个案整改,而是着眼长远,积极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在检察机关的主导和协调下,一个创新性的“检察+文旅+属地”三方联动长效监管保护机制应运而生,为邵德康故居乃至马尾区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长期、稳定、有效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守护根脉,照亮未来

在全力保护古厝本体的同时,检察官们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文物保护的终极价值是什么?仅仅是修复一栋房子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们敏锐地意识到,邵德康故居的灵魂,在于它所承载的那段被岁月尘封的壮烈历史,唯有让文物“开口说话”,才能真正实现“活态”传承。

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检察官们化身“考古学家”,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档案馆、图书馆,在泛黄的故纸堆中仔细搜寻与“邵德康”“长门炮台”“马江海战”相关的蛛丝马迹。同时,广泛走访地方志办公室、船政文化研究机构、高校历史学者以及邵氏后人,进行深入的口述史采集和求证。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一段模糊而悲壮的历史逐渐清晰、丰满起来。


考证结果令人肃然起敬——1884年8月23日,中法马江海战爆发,任长门(闽江口要塞)炮台台长的邵德康参与了此次战斗。据史料记载和相关研究佐证,长门炮台在法舰疯狂进攻的紧要关头,守将不顾个人生死荣辱,断然下令向法军旗舰猛烈开火,给予入侵者沉重打击,展现了不屈的民族气节。马江海战虽最终以清军惨败告终,但它是近代中国海军首次对外敌开战,意义深远。

英雄的事迹不应被遗忘,历史的荣光需要被铭记。为了让邵德康等长门炮台守军的爱国精神广为传颂,让这段历史融入城市记忆和民族精神谱系,马尾区检察院策划开展了专项宣传活动,精心撰写的邵德康事迹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在邵德康故居设立的“检察公益诉讼保护示范点”,不仅是检察机关对古厝保护力度持续升级的郑重承诺,更是马尾区检察院在文物保护领域创新探索“穿透式保护”工作法的有形展示与固化,为破解文物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重硬件轻内涵”“重修缮轻管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马尾样本”和检察方案。

“文物和历史是民族的根与魂。”马尾区检察院检察长黄兆茀表示,“我们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以‘求极致’的精神,持续探索海洋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新路径、新方法,通过高质效的检察履职,切实守护好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根脉,让历史的记忆永不褪色,让先辈的精神永续传承。”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