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街道综治中心的玻璃门,居民李阿姨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楼上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让她焦头烂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来到这里。执业律师厘清责任,社区干部牵头协商——短短两小时,双方便握手言和。“本以为要跑好几个地方,没想到推开这一扇门就全解决了!”在电子满意度评价屏上,李阿姨毫不犹豫地按下了“非常满意”的选项。
李阿姨的经历,是景德镇市强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该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力整合信访、调解、诉讼等核心功能,打造“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基层治理新平台,让“有矛盾纠纷来综治中心”成为瓷都群众的新共识。
一站式服务
组团服务从“多头跑”到“一站清”
在乐平市综治中心,信访接待大厅、诉讼服务中心已实现整体入驻,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19家政法部门和市直单位,以及“帮帮团”“涌山妈妈”等社会组织,通过“常驻、轮驻、随驻”三种灵活模式在这里会聚,形成强大的服务矩阵。
乐平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形象地比喻:“这里就像一个功能齐全的‘基层治理医院’,群众带着‘疑难杂症’进来,各‘专科医生’联合会诊,目标是‘药到病除’,让矛盾终结于此。”
这种资源高度集约的模式在全市县乡层面遍地开花。景德镇市昌江区新枫街道将直面群众的部门全部集中在一楼办公,打造了“进门即办”服务链。来访受理窗口、社会矛盾化解平台、网格法庭、品牌调解室(锦芝调解室)、百姓说事中心、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单元有机衔接,群众进门即可“挂号”,诉求流转清晰高效。
浮梁县西湖乡则以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投入近40万元高规格打造乡级综治中心,建立“1+3+N”(综治中心统一部署,派出所、司法所、网格员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工作体系,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其精心构建的“一核五翼”功能布局,以“访诉调”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核心,配套矛盾调解、指挥调度、研判分析、心理服务、诉调对接五大功能室,有效划分禁毒工作站、视频监控研判室等功能分区,建立常态化矛盾联调机制体制,实现了“窗口化办公、组团式服务”,成为乡村治理的强力“中枢”。
据了解,该乡通过构建起“平台统揽、网格兜底、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获得江西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先进集体、景德镇市一级综治中心、2023年度平安建设先进乡镇等荣誉。
精准施策“专家会诊”破译解纷密码
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景德镇市各地综治中心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出精准“药方”。
前不久,浮梁县西湖乡与安徽省东至县木塔乡共同实践“边界联防联控”机制,成功化解了一起棘手的跨省感情纠纷。5月16日,西湖乡接到木塔乡的协作请求后,迅速启动联动机制。双方立即组建联合工作组,成员包括两地派出所民警、综治中心干部以及涉事地桃墅村和郑村的村干部。
调解过程中,两地工作人员紧密配合,精准聚焦矛盾核心。他们首先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诉求,随后结合相关法律法规阐明利害关系,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经过数小时情理法交融的沟通疏导,最终促使纠纷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成功避免了矛盾激化升级。
自西湖乡于1996年创建跨省联调机制以来,不断将其深化拓展为“党建联建、治安联调、文化联心、产业联动”的“四联模式”,使曾经的治理难点成为如今的和谐样板,为“访调诉”一站式服务在更广区域协同中提供了成功实践。
乐平市则将法治化运行推向纵深。面对高桥村村民何某某因工伤赔偿问题长期上访的“骨头案”,市综治中心启动了“专家调解+司法确认”的攻坚程序。该中心内设的市重大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迅速介入,厘清法律关系,明确赔偿标准和依据;法院法官同步跟进,对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当场进行司法确认,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原本旷日持久的纠纷,仅用七天时间就得到圆满解决。2024年该市排查矛盾纠纷5730件,化解5706件,化解率99.58%。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浮梁县西湖乡通过整合村“两委”、网格员、村小组长、党员中心户、志愿者、法律明白人、“五老”等资源,组成了覆盖全乡的矛盾纠纷化解的专家库。同时,实行“日排查、周研判、月调度”机制,定期以会议代训、现场交流、平台转发等方式进行培训,让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化身“多面手”,统筹做好矛盾纠纷调解、扫黑除恶、普法宣传等工作,特别针对留守老人推出“网格代办”敲门服务。2024年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58件,不断推动乡村治理精细化、智能化。
智慧加持为解纷插上“数字翅膀”
精细化的网格管理是综治中心高效运行的坚实底座。在浮梁县西湖乡,原有8个大网格优化升级为22个精细网格,以150户至200户为一个网格,整合村“两委”、网格员、党员中心户、志愿者、“法律明白人”“五老”等力量,编织起一张覆盖全乡的“敏感神经网络”。
当网格员化身“多面手”,坚持“日排查、周研判、月调度”,他们不仅是信息员,更是调解员、宣传员、服务员。针对山区留守老人较多的特点,该乡特别推出“网格代办”敲门服务,让服务温暖到家。
乐平市将全市网格从744个扩充至1581个,进一步提升了管理的精细度。同时开展网格员全员人民调解“岗位实训”练兵,培训人民调解网格员骨干85人,守牢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在网格员散布街巷感知社情民意的同时,信息化手段的深度应用,更像是为不断织密的网格增添了“智慧触角”,实现了从“线下跑”向“线上办”以及“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的跃升。
在浮梁县西湖乡,“智慧综治一张图”平台整合45处“雪亮工程”视频资源,覆盖交通要道、学校、集市等重点区域,依托综治信息平台和手机软件,实现事件上报、分流、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截至目前,累计处理网格事件1035件,办结率100%。该乡通过建立“排查-研判-化解-回访”全流程闭环机制,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力量,累计化解土地纠纷、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各类问题135起。
“红黄蓝”三色预警制度,是西湖乡对特殊人群、重点场所实行分级管控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规范化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全乡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8%,群众满意度达95%。
乐平市在用好省级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的同时,自主研发推广“乐法诉智云”解纷码。这个小小的二维码被印在网格化服务公示牌上,群众扫码即可轻松获得“屏对屏”的法律咨询、调解申请和诉讼服务。
据了解,自“乐法诉智云”解纷码上线以来,已受理化解纠纷479件,最快解纷时长仅1天。目前,该市1.4万余个“天网”“雪亮工程”、安防小区、校园安防视频资源已接入各级综治中心平台,深度融入“135”快速反应机制,显著提升了社会面治安防控和应急处突能力。
从市级平台的资源大整合,到乡镇(街道)的功能大融合;从网格的精细化管理,到科技的智能化赋能;景德镇市通过全域推进“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成功地将治理资源从碎片化聚合成枢纽化,各级综治中心一扇扇敞开的门,点亮万家平安灯,绘就了瓷都基层善治的广阔图景。
◎文/图新法治报·赣法云记者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