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晚7时许,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综治中心调解室,一起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在调解员、法官及心理咨询师的协同配合下,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新的财产分割协议,并完成司法确认,实现案结事了。
纠纷再起:已生效调解书遭遇新争议
“原先财产分得不公,财产要重新分割!”7月30日,夷陵区居民王某情绪激动地来到区综治中心,要求对三个月前已调解离婚的财产分配方案重新调整。此前,王某与前妻何某在区家调委主持下达成离婚协议,并经法院司法确认生效。然而,王某因家庭压力及个人情绪问题,对原协议产生不满,坚持要求重新分割财产。
法院调解书早已发生法律效力,综治中心调解员小易正打算跟王某释法析理,但王某写在脸上的愤懑让她意识到:应该先稳定他的情绪。小易的耐心倾听,让王某情绪逐渐稳定下来。随后,小易又和心理咨询师,与同样激动的王某父亲、女方先后进行了交流。
室外天气炎热、室内情绪焦躁。在调解人员耐心倾听、细心劝慰后,各方情绪渐趋稳定。
联动调处多方协同精准施策
夷陵区综治中心在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多元解纷机制,确定本起纠纷由访调对接调委会调解员老赵牵头,家调委小易配合,区法院诉服团队提供法律支撑,心理咨询师全程参与,多部门形成调解合力。调解团队当天就通过走访村居、核查账目等方式,查明纠纷症结——王某因家庭压力及情感挫折,对原财产分配产生误解。
第二天,调解团队采取“背对背”沟通方式,逐项核对双方争议的财产明细,当清晰的账目、收支单据摆在眼前,王某的疑惑渐渐消散。随即,调解团队组织双方进行协商,双方就车辆归属和车贷偿还达成新的协议。区法院诉服团队当场为双方办理了司法确认,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并监督完成车辆交接。至此,爆燃情绪之下引发的离婚后财产纠纷,在“综治+法院+N”多元解纷机制下得以妥善化解。
机制创新:“法院+综治+N”提升基层解纷效能
本案是夷陵区深化“法院+综治+N”多元解纷机制的典型案例。该机制通过整合人民调解、司法审判、心理疏导等资源,形成“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分层过滤模式,有效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夷陵区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联动机制,推动更多纠纷在诉前化解,切实减轻群众诉累。
今年以来,夷陵区人民法院将矛盾纠纷化解端口前移,选派“一审一书”入驻综治中心,强化指导调解、诉调对接等工作,不断凝聚纠纷预防化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