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玉露”是湖北第一历史名茶,2007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4年其制作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市检察院立足辖区芭蕉侗族乡系“恩施玉露”原产地的独特区位优势,全方位保护“恩施玉露”知识产权,以“嵌入式”司法服务实现知识产权保护、非遗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三效共振”。
前移服务端口,对接茶企法治需求
在恩施市武陵山茶叶交易中心设立“一红一绿”地理标志保护检察工作站,同步组建检察专业化团队,一站式受理茶企、茶农涉“恩施玉露”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咨询120人次,累计解答知识产权法律问题26个。工作站邀请恩施州农科院专家作为“外脑”,及时为茶企提出的疑难复杂问题给出最快、最优解。
2次邀请恩施州茶产业协会成员走进检察机关,同步跟踪掌握“恩施玉露”行业现状与涉法堵点、难点、痛点,撰写调研报告2篇。主动上门开展“走进茶企问需求”活动,为“润邦茶叶”“花枝山茶叶”等12家知名茶企上门“体检”,强化专业化法律支撑。
广泛收集线索,联合开展专项行动
依托“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开启公益保护新模式,收到“恩施玉露”公益损害线索4条,立案1件。在“恩施玉露”注册商标专用权行政公益诉讼案中,调查核实发现市区各大商超售卖未被授权的印有“恩施玉露”字样包装的茶叶产品,向恩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检察建议,促成其全面启动维权与整改工作,并对相关侵权公司作出行政处罚,2025年4月该案被评为全省知识产权典型案事例。
同时,每年以知识产权周为契机,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专项行动,联合检查全面覆盖辖区内100余家茶企、商户、茶室等,指导相关人员规范积极使用地理标志,助推“恩施玉露”品牌效益提升。
多方协同联动,激发品牌保护效能
与恩施市农业农村局、恩施市市场监管局、恩施市法院等20家单位建立战略联席会议机制,探索建立一体履职的全方位保护体系,明确职能分工,充分发挥行政、司法和民间多维保护优势,共同组织对28家茶企进行专题讲座培训3次。
在恩施州茶产业协会的支持下,将1起侵权案件公开听证会搬进涉案茶企厂房之中,办案效果良好,被湖北电视台专题报道。2024年9月,邀请人民网、新华网、法治周末等11家中央级、省级媒体走进“恩施玉露”博物馆,专题介绍检察机关“恩施玉露”知识产权保护履职情况,引起媒体对“恩施玉露”知识产权保护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