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怎么办?综治中心“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群众遇到法律困惑怎么办?“法律明白人”就在身边提供帮助。
群众生活有民生诉求怎么办?“线上+线下”诉求通道全时段接收、闭环办理。
社会矛盾风险如何发现?网格员上门入户,走街串巷,问题早发现、早介入。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委政法委统筹协调,汇聚以政法部门为主力的各种解纷力量,不断探索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新举措,构建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为基层社会治理中遇到的难问题新问题提供最优解。
今年以来,江西省抚州市已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407件,调解成功率97.66%,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网格员和民警上门入户排查风险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
“大家坐在一起,有事好商量。”近日,在江西省金溪县金山社区“五方议事厅”里,金山社区冠锦园小区业主王先生长舒了一口气。会议桌旁,社区干部、司法局工作人员、物业公司代表、涉事业主围坐一圈,原本剑拔弩张的氛围,此刻被和解的暖意取代,这场高空坠物赔偿纠纷,终于在“同桌共议”中画上句号。
原来,今年4月10日,冠锦园小区一高层小阳台玻璃老化破裂坠落,砸中王先生的汽车,造成挡风玻璃碎裂、车漆脱落。经维修机构定损,维修费用共计8000余元。
事故发生后,王先生向小区物业反映,物业仅排查出坠落的玻璃可能是哪些住户,未进一步处理,社区两次调解也均未达成一致。矛盾升级后,网格员上报至县综治中心。综治中心迅速召集县司法局、金山社区、社工部、物业公司、涉事业主召开“五方议事厅”会议。会上,县司法局明确责任,社工部疏导邻里关系,物业完成隐患排查。最终,在多部门联动化解下,双方达成和解。
“五方议事厅”通过整合多元主体力量,打破“各说各理”的僵局是抚州市基层治理从过去的“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的转变。
抚州市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引领居民自发参与基层治理,涌现出“邻里会商”“五方议事厅”“居民之家”等群众自治载体,形成了“一社区一平台”的社区居民自治体系,金溪县的做法颇具典型。该县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治理的资源多了、力量更足了,群众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少了。
有矛盾纠纷来综治中心
“没想到困扰我几个月的难题,在镇综治中心的协调下顺利解决了,我不仅拿回了剩余租金,也拿到了地上作物合理补偿,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近日,南城县洪门镇付前村村民官某某拿着补偿款和租金退还凭证,向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道谢。
2014年,官某某与付前村小组及11户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租赁山场种植中草药。今年年初,因国道改道及新物流园建设,其租赁的30余亩山场被征收。官某某要求退还剩余8年租金,并获得地上作物补偿,但其与村小组及农户就补偿金额、租金退还比例产生分歧,矛盾激化。
官某某来到镇综治中心寻求帮助,该中心迅速启动多元化解机制,联合征地拆迁办、司法所、派出所等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并召开协调会。
经多次沟通,双方达成一致:村小组及农户退还剩余租金,地上作物补偿款归官某某,各方均按约履行。“这既维护了承租人权益,也兼顾村集体和农户利益,避免了矛盾升级。”洪门镇综治中心主任表示。
这是抚州市依托综治中心,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基层社会治理部门联动、社会协同,更好地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真实写照。抚州市各级综治中心积极推动平台融合,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有关功能,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妇联等部门资源,明确入驻单位及入驻人员职责、事项,强化协同共治,实现“多中心合一”,构建起“一站式”解纷平台,推动矛盾纠纷一线化解、源头治理。
如今,遇到家庭纠纷、债务劳资和物业纠纷等问题,居民可以直接到综治中心“一站式”解决,“有矛盾纠纷,来综治中心”已成为当地居民的共识。
有事就找网格员
“以前遇到问题只能干着急,现在居民拨打一个电话后就有人管,邻里沟通也更顺畅了。”近日,抚州高新区城西街道利群社区居民朱阿姨和邻居感慨道。朱阿姨家中突发漏水,情急之下,她想起刚收到的“连心卡”,立即拨通了网格员小刘的电话。小刘和同事迅速响应,十分钟内便赶到现场,立即关闭总阀、清理积水,并协助查找漏水原因,联系邻居沟通协调,不到一小时,漏水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是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网格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线下通过开展日常巡查、上门服务,排查重点场所等,线上通过网格微信群、社区小程序等,全面、实时掌握住户信息和群众诉求,对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问题第一时间发现、介入并上报,确保各类风险早响应、快处置,并主动宣讲医疗、养老等惠民政策。
据悉,抚州全市网格已进行了优化调整,实现了网格划分的科学性和网格人员的多元化,致力于营造“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良性环境,构建起网格发现、综治中心统筹、部门联动、快速响应的闭环工作机制。
此外,抚州市持续推进网格员队伍建设行动,充分发挥专职、兼职、专业网格员职能作用,推动网格治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群众满意的网格员队伍。
巧用“情理法”化纠纷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不仅解决了困扰我们的土地难题,还让我和老余重拾了往日情谊。”近日,在抚州市东乡区詹圩镇幕塘村调解现场,村民万某紧握着网格员的手说,一旁的余某也笑着点头,这场土地纠纷终于画上句号。
原来,2012年,幕塘村慢针组重新分田,村小组把余某的1.2亩地划给万某。万某因土地贫瘠一直未耕种,依旧由余某家人打理。2024年,万某突然在该地种植农作物,引发余某不满,便破坏了万某的种植物。双方争吵不断,甚至有肢体冲突的风险,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
今年1月,幕塘村网格员在“入户听诉”中得知此事,第一时间上报镇综治中心。镇综治中心迅速启动“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包村干部、村干部、网格员及“法律明白人”等力量,组建调解专班。专班实地走访发现,万某与余某本是多年好友,纠纷根源并非土地本身,而是双方因调解时的言语冲突互生怨气,故意僵持。
针对这一情况,专班运用“情理法”展开调解:以“昔日友情”为突破口,逐渐打开双方心结;再邀请当年分田的村小组组长及在场人员还原事实,让双方客观看待土地归属;最后调解专班告诉他们土地纠纷应该采取合法手段解决,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最终促成余某调出1.2亩土地给万某。
“不仅化解了纠纷,更挽回了一份友情。”詹圩镇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调解既守住了法律底线,又兼顾了人情温度。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在基层治理实践中聚焦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巧用“情理法”融合调解方法,充分发挥调解优势,坚守法律底线,让调解于法有据;阐释事理人情,让和解入情入理;传递温暖关怀,让矛盾化解于无形,成功破解矛盾纠纷化解难题,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文/图新法治报·赣法云 吴子懿 记者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