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司法局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扎根基层、柔性司法,不断丰富和拓展人民调解与法律服务新模式、新方法,统筹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下沉,为群众送来司法温暖。
靠前指导,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原有交通事故纠纷、医疗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领域基础上,针对新时期矛盾纠纷的新变化、新特点,武汉市司法局靠前站位,指导市文旅局、市工商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相关单位建设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不断拓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领域。
硚口区是武汉的医疗资源大区,这里医疗机构云集,服务辐射全国,患者众多,医患关系复杂。为保障患者利益、维护医疗秩序,武汉市司法局于2011年指导建设了硚口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这里,有一位打开医患心锁的“医疗调解专家”黄坚。
“刚涉足医疗调解领域时,我对医疗知识了解不多,面对陌生的医患关系有些不知道如何入手。”黄坚说,自2011年接手医疗调解工作后,为了打开工作局面,他自掏腰包买了60多本专业书,一边自学理论知识,一边实践加以运用。13年下来,黄坚逐步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医调专家”。
“那次调解在黄主任介入时,已经是第三轮了。”谈论起前不久的一次调解,同事们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推开调解室的大门,患者家属与院方代表当时正僵持不下,气氛已经降到冰点。面对紧张的气氛,黄坚始终面带微笑,强调人民调解员的中立和公平性,同时表示充分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和诉求。经过三个小时的反复沟通后,医患双方终于被他的专业和耐心所打动,最终达成一致,约定三日后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签署调解协议。
近年来,黄坚与其工作室共上报医疗纠纷调解案件6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9%,参与调解市、区卫健和信访部门交办的重大涉访纠纷10余起,完成医调案例212个。硚口区医调委在他的带领下,将调解心得总结为“四心四法”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法,成为全市政法系统表彰推广学习的经验。
图为黄坚处理调解工作
下沉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在武汉市江岸区建国社区,有这样一个特殊家庭:社区居民小周的母亲在与父亲离婚后不久去世,他便跟随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三年前,小周的父亲未遵守离婚时的承诺,未尽抚养义务,不再支付分文抚养费,小周一家生活陷入困境,一筹莫展。
社区律师王瑞得知这一情况后,花了半个月时间帮助收集相关材料,提出撤销其父亲的监护权和追索抚养费的建议。在得到小周一家的认可下,王律师为小周代写了相关法律文书并协助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后,小周的父亲拒不履行判决,王律师再次帮其申请了强制执行,确保小周一家得到应有的补偿。
案件完结后,王律师专门组织开展了一场社区法律知识讲座,向居民群众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知识,并公布了社区法律顾问的求助联系方式,延伸法律服务。
图为社区律师王瑞为群众答疑解惑
据介绍,自2012年开始,武汉市司法局加强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律师下沉社区,当年启动了江汉区律所与司法所“所所对接”试点工作,2015年提前三年实
现了全市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2020年又联合武汉市政法委在武汉微邻里开发增设“法指针”系统,并安排专门律师成立兜底团队开展全天候线上值守,突破8小时工作时间限制,启动“7×24”无间断便民利民律师服务模式。
驻点市场,打造营商“暖环境”
小小“菜篮子”,事关“大民生”。武汉市洪山区的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和冷链大市场是华中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市民消费的蔬菜和农产品,有七成来自于这里。
走进白沙洲市场,只见这里商铺林立,顾客熙熙攘攘。“这里流动人员众多,矛盾纠纷不少。”青菱司法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8月,该所在大市场设置了专门派驻工作室。
图为白沙洲大市场派驻工作室调解现场
“您帮着评评理,这个账目明显不对,他还想抵赖。”一天,白沙洲大市场内,一家生鲜配送商行的两名合伙人因为经营账目问题吵着走进了工作室的大门。
了解到情况后,青菱司法所的调解员针对问题症结,向二人详细讲解了民法典中有关于合伙财产、合伙的利润分配等相关规定,并当场针对相关款项进行了核算。
调解员的专业和耐心打动了二人,“是我误会你了,谢谢您,有的时候真是不了解这些,钻了牛角尖了。”签订完调解协议后,其中一位合伙人面露赧色地说。
近年来,青菱司法所着力构建“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对接联合体,在大市场每日驻点落实宣传、收集、评判等工作,及时化解处置市场矛盾纠纷。通过推行“三步工作法”与“四步闭环流程”,坚持关口前移,加强矛盾纠纷预警、调解前置,防患于未然,派驻点成立一年以来,屡屡收到商户和群众送来的感谢锦旗。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武汉市司法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以来,武汉市司法局着力打造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八大行动”升级版,坚持良法善治,高效执法,聚焦需求,支持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助力打造市场营商“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