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同脉,生灵共栖”,地球以亿万年的积淀编织出生命的锦绣长卷,而人类以法治为笔为这份自然馈赠写下可持续的注脚。
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也是第63个世界法律日,在此之际,湖北省十堰市两级法院以“法院红”为底色,用司法之力守护“生态绿”,在秦楚汉水间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法治与自然共鸣的乐章。
回眸•法治“回头看”闭环守护生态绿洲
去年3月,张某在山林里采挖野生兰花后通过抖音平台售卖,触犯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郧阳法院现场组织被告张某在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以“补植复绿”的方式种下30余株兰花。
今年3月,郧阳法院干警再次来到湖北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在兰花补种现场,干警俯身除草培土,查看兰花长势。
“通过科学除草、土壤改良、生长检测等措施,30株兰花成活率达95%,部分植株已孕育花苞,预计将于今春绽放。”公园管理员介绍。
在环境资源审判方面,十堰两级法院始终坚持既要做好案件审理工作,也要持续跟进案件后续的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环境资源审判“回头看”。
4月18日,丹江口法院会同检察、林业等部门共同前往龙山镇七里沟村对一起滥伐林木案进行现场勘验,实地查看涉案林地生态修复情况。
办理案件不是目的,生态修复才是关键,十堰两级法院通过持续跟进判后履行情况,督促当事人修复受损生态,本质上是对生态修复责任的“闭环管理”,不仅强化了法律的刚性约束,更推动了“谁破坏、谁修复”原则的落地生根。
求索•碳排放权赋能环资审判绿色路径
为了进一步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全力服务支点、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先行区,郧西法院不断创新生态环境修复补偿措施,4月18日,郧西法院一行赴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调研学习。
调研中,实地参观了湖北碳交中心、中碳登展示大厅,深入了解全国碳市场和中碳登发展历程、工作方式、工作成效和未来发展情况,并就湖北碳交中心在司法领域的工作创新以及建立司法保护协同机制进行座谈。
此次调研是十堰法院在推进环资审判工作中,创新生态环境修复补偿措施的有益尝试。
同行•法治清流涤荡汉江两岸
4月18日,丹江口法院合丹江口市政法委、公安、检察、司法等单位开展“共护汉江清流,践行生态使命”四长巡河活动,以法治力量筑牢汉江生态屏障,共同守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
在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中心,详细了解丹江口库区水质智慧监管体系建设运行情况,现场观摩卫星遥感分析系统及无人机自动巡库系统操作演示。
通过直观的监控画面和详细的数据展示,法院干警们近距离感受到数字技术在库区保护中的应用和库区水质安全保护的力度,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技赋能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沿着丹江口河岸,法院干警与其他参与单位人员一同开展巡查工作,重点查看河道卫生和水质状况,仔细排查是否存在污水直排问题,河道管理范围内是否有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行为,并对库岸垃圾进行捡拾。
法院干警戴上手套、拿上垃圾袋沿着大坝下游展开地毯式清理。
塑料瓶、枯枝败叶、缠绕在礁石间的废弃渔网......每一处卫生死角都逃不过志愿者的视线。
春日高照,丹江口水库碧波荡漾,库区岸线更加清洁干净。
弘德•童心播种生态法治星火
4月21日,竹溪法院环资庭联合水坪法庭走进水坪镇阎坝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世界地球日”法治宣传活动。
法官们化身“法治老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活泼的互动问答,向孩子们讲解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他们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爱护花草树木,减少白色污染等身边小事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善待地球,从身边小事做起”的环保理念,引导孩子们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法官们还精心准备了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和环保主题小礼品。孩子们围在法官身边,一边认真翻看宣传手册,一边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原来随手乱丢垃圾不仅不文明,还可能违反法律呀!”“以后我要提醒爸爸妈妈,出门购物尽量使用环保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自己对环保的新认识和新决心。
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十堰法院将环保理念传播到更多角落。
近年来,十堰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公正司法、绿色发展、系统保护、最严法治、协同治理。
十堰中院环资庭先后被评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湖北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和“十堰市绿色低碳发展先进集体”。
从“惩治犯罪”到“修复生态”,从“法庭审判”到“山野普法”,十堰两级法院正以“法院红”的担当,绘就“生态绿”的画卷。
让法治精神融入江河脉络,让绿色理念深植百姓心间,十堰这座城市正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稳步前行。
未来,十堰法院将继续以法为剑、以理为犁,在秦楚山间、汉江水畔书写更多生态法治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