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湖北房县:织好“三张网” 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时间:2025-07-01 17:48来源:湖北长安网责任编辑: 李鸽

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关口前移、抓实综合治理,持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最大限度将矛盾消解在萌芽,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健全工作机制拧紧“责任网”

坚持月调度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平安稳定工作,定期研究部署,强化组织推动。县委书记、县长每月调度矛盾排查化解、信访维稳、风险防控等情况,研究解决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县委政法委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调度、督导相关工作开展,压紧压实各环节责任链条。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严格落实,将矛盾化解和风险防范工作拿在手上、扛在肩上,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坚持周研判机制。县综治中心每周召开会商研判会议,对矛盾风险、治安形势、重点人员管控等进行研判,动态掌握风险处置情况和疑难问题症结,做到逐案剖析,逐一施策处置。对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组织属事属地单位、“嘹亮人儿”调解室等部门联合调处,让纠纷化解由“单兵作战”变“合成作战”。

(政法干警入户走访排查矛盾纠纷)

坚持日排查机制。组织发动党员干部、政法干警、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力量,紧盯“十八类纠纷”和“三最问题”,深入开展入户走访和拉网式排查,采取每日排、集中访、分块查,动态摸排掌握问题诉求、矛盾纠纷。同时,对排查出来的纠纷,逐件按性质、风险预测等级等指标登记建档、分类调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有人管、能化解”。

强化关口前移织密矛盾风险“防范网”

聚合力量超前防。坚持把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前置条件,主动加强与发改、国土、信访、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密切关注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参与人数众多的大型活动等,提前进行分析研判。今年以来,先后对8个重大项目、重大文体活动开展了源头评估,确保了各类项目、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

聚焦重点精准防。组建由“中心领导+行业领域+乡镇+行业调解员+嘹亮人调解员+联络员”的8个专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重点行业领域及疑难矛盾纠纷进行精准研判、联调联处。依托县社情民意信息一体化中心,建立健全风险系数分析模型和等级指标,每周对重复警情、“家情邻债”、特殊人群等突出纠纷线索,进行分析研判,综合运用“红黄蓝”三色管理预警,分级交办化解。

(县综治中心召开联席会议研判矛盾风险)

聚焦智能协同防。完善预警联动处置机制,加强对“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平台、诉调平台、社区e掌通平台、12345热线等平台系统信息对接,线上收集群众矛盾纠纷和反映的问题诉求,并做好梳理和风险预判。对存在风险的纠纷,推送至相关乡镇和部门,做好重点关注;有关部门接收后,第一时间组织干部发挥“铁脚板”优势,深入实地走访核实,并做好化解和稳控。

综合施策治理抓实多元化解“调处网”

规范化解流程。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集中受理、综合研判、分流转办、多元化解、依法办理、提级处置一体化运行机制,抓实抓细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化解。同时,把进驻综治中心的部门、人员、资源有机串联起来,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做到各类调解力量协调联动,有效调处到位,实现“矛盾不上交”。

平台实战化解。县级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做实20个乡镇281个村综治中心(工作室),打造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实体平台。实行“1+12+N”模式入驻,“1”即:政法委副书记常驻统筹;“12”即: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信访、人社等12个部门及特色化“嘹亮人儿”调解室常驻;“N”即: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要求,相关单位按需进驻,20个行业调委会、30余名法学专家在中心轮驻,合力化解复杂、疑难矛盾纠纷。

(县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引导受理区)

包案跟踪化解。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走访摸排出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逐案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实行一事一专班,坚持“一事一插到底、一地一沉到底、一案一督到底”工作模式,实行化解前、化解中、化解后“三见面”制度,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实现动态跟踪销号。今年以来,通过包案化解,解决信访突出问题120余件,群众满意达98%。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