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钱袋护卫队”在行动!文明实践反诈志愿力量织密防护网
时间:2025-08-13 14:32来源:湖北长安网责任编辑: 陈言

面对手段翻新、危害深重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检察院将打击犯罪与源头防范深度融合。该院于2022年4月率先成立专业化办案团队,并以此为基础,于2023年5月精心打造“钱袋子护卫队”这一反诈宣讲工作品牌,结合该院“网盾”网络犯罪办案团队办案经验优势,开展“订单式”“巡回式”普法活动。

自成立以来,这支队伍深耕基层沃土,将检察官的实战智慧与高校学子的创新活力相融合,逐步探索形成“政法+高校+社区”的文明实践模式,为守护百姓“钱袋子”构筑起坚实的群众防线。

专业化锻造

内容精准与形式创新双轮驱动

创新形式是“钱袋子护卫队”吸引群众、提升防诈效果的关键。在武昌区武锅社区的一次宣讲现场,由检察官指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志愿者编排的反诈小剧场引发热议。

志愿者们将“刷单返利”“保健品诈骗”等常见套路浓缩进20分钟短剧,让防诈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台下居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老张上次差点上当的招数嘛!”

“团队已建立了一个动态更新的‘剧本库’,在武昌反诈宣讲检察官的指导下,结合案件中的新型骗术,及时创作新剧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志愿者协会学生刘梓浩介绍,仅过去一年,该团队就在社区、中小学演出了40余场。

“学生懂传播,检察官懂门道,合起来就是破诈骗的‘金钥匙’。”武昌区人民检察院团支部副书记、“钱袋子护卫队”成员梅博武道出关键。检察官团队身处办案一线,深谙诈骗手法的千变万化;而大学生志愿者热情高涨,善于把生硬法律条文转化成接地气的演绎。

更具匠心的是“反诈魔术”设计。通过巧妙设置“猜不透”的环节,揭示诈骗的本质——利用人性的两大弱点:“贪”(自以为能轻松赚快钱)与“怕”(担心身份泄露或官司缠身)。魔术结束时,观众从惊讶到会心大笑的过程,正是对诈骗心理深刻领悟的瞬间。

精准化宣防

分层覆盖与需求导向的文明实践

项目初期,发起成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资料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间奔走,坚持需求导向与分层覆盖:老年社区主攻“保健品”“养老钱”骗局;自由职业者聚集区揭露“兼职陷阱”;高知人群较多的中南街道,则聚焦“投资理财”类诈骗,效果立竿见影。

高校力量的注入成为重要突破点。在检察院的专业指导和统筹下,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的党团员学生志愿者踊跃加入,反诈队伍迅速壮大。依托高校团委与学联组织,团队建立起“检察官内容把关+学生创意转化”的稳定协作模式:检察官严审内容、传授核心知识与实战经验;学生志愿者则发挥创意,将反诈知识转化为情景剧、短视频等多元形式。

刘梓浩坦言:“以前觉得诈骗离校园很远,但与检察官沟通、整理案例中才发现,‘兼职’‘校园贷’等陷阱就在身边,卷走的都是父母的辛苦钱。”这种“政法+高校”的模式,让反诈宣传从“我讲你听”变为“我们一起行动”的文明实践。目前,团队保持每周至少一次的宣讲频率,其付出赢得广泛认可,医院、街道、高校等单位纷纷发来感谢信。

体系化推广

可复制模式赋能基层“反诈生态”

在武昌区检察院党组大力支持下,“钱袋子护卫队”干警结合一线办案人员经验丰富、在汉高校众多、党团体系成熟、学生干部热情高等优势,探索出“政法干警+党团支部+高校学生”三位一体的专业化文明实践长效机制。

“该模式具备可复制性与推广性,为激活基层反诈内生力量提供了有效参考。武汉百万大学生和完善的学联体系,是天然的法治种子播撒者。”梅博武充满信心地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志愿者团队已形成的标准化项目运作体系,为这种模式的复制推广提供了坚实基础。

这种文明实践模式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播法律知识,更在于改变一些常见的认知误区。宣讲现场,当梅博武提问“年化收益率多少算高风险”时,多数居民答“24%以上”。而实际数据令人警醒:“8%以上就需要高度关注风险!”

2024年,武昌区检察院通过办案追赃挽损8100万元,但团队成员们更希望,大家能在事前筑牢思想“防火墙”,这比事后追损更为关键。“诈骗手法万变不离其宗——唯有破‘贪念’,克‘恐惧’,方能守住钱袋子。”梅博武说。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