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深化“检调对接”推动矛盾纠纷就地解决 湖北鄂州检察将“烦心”变“暖心”
时间:2025-11-06 09:32来源:湖北长安网责任编辑: 李鸽

图为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人民检察院在临空经济区综治中心召开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会。王相则摄

初秋清晨的阳光,刚刚漫过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综治中心门口的石阶,“心莲心工作室”的检察官黄玉莲已经到岗。她摊开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昨天未了的事情和今天的走访计划。不远处,有群众排队等候……

2024年初起,鄂州市检察机关精选50余名像黄玉莲这样的业务骨干,常态化入驻5个区级综治中心,实现检察服务窗口全域覆盖。今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2件,促成和解66件,收集监督线索16条,让“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检察服务零距离”的承诺,化作日复一日的倾听、奔波与调解。

护企暖商,在综治中心搭建法治“护企岗”

“电缆被盗,耽误一天就是一天的损失,我们等不起啊!”鄂州某企业负责人刘某说。今年6月,许某甲、许某乙趁着夜色驾车潜入该市临空经济区某项目工地,盗走施工电缆后销赃,刘某的企业因此损失数万元。

“看似是一起普通盗窃案,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区域营商环境。”该案移送鄂城区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后,承办检察官江小良认为,不能就案办案,关键是要化解矛盾,最大限度为企业挽损。然而,因企业生产经营受阻,刘某起初拒绝任何调解,化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检察官主动前往项目工地一线,帮刘某算细账:法律惩戒、嫌疑人家庭困境、赔偿履行可能性、工期延误的沉没成本……

“您说得在理,我们也不能只算表面经济账。”几次面对面后,刘某的眉头渐渐舒展。江小良同步对羁押中的许某甲、许某乙释法说理,并辗转联系上其家属,家属们表示愿意筹款赔偿。

7月24日,在区综治中心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室,检察官将双方请到一起。经过前期扎实工作,和解水到渠成,家属当场将赔偿款转给了刘某。从矛盾激化到签下和解协议、企业收到赔偿,仅用了三天。因社会危险性小且达成和解,检察机关依法对二名嫌疑人作出不批捕决定。

望着恢复繁忙的工地,刘某感慨:“这效率,比我想象中快多了。”

记者了解到,9月26日,该案经鄂城区检察院依法起诉,两名被告人分别被法院判处缓刑,并处罚金。

检调对接,在综治中心破解治理“硬疙瘩”

2023年10月,该市华容区某地村民秦某酒后找邻居吕某“算账”,造成吕某轻伤。检察官深入调查发现,两家人因承包地界划分产生的费用问题,积怨已长达20年。该案一审判决后,秦某觉得判重了要上诉;吃了大亏的吕某更是满腔怒火,扬言“不判重点,我就去上访”。

对于积怨深重的矛盾,华容区检察院在综治中心接访后迅速研判,将其列为重大风险案件,立即联动控申部门和上级检察机关共同研判:秦某及其亲属当时不愿赔偿;吕某则声称放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定要让秦某“坐牢”。

面对僵局,富有调解经验的检察官饶春晓认为,症结在赔偿数额,突破口可能还在秦家内部。他多次释法析理,讲清主动赔偿获得谅解可以从轻处罚的道理,并转达了秦某在提讯时流露的“让家人帮忙赔钱”的意愿,秦家人的态度开始松动。

同时,检察机关联合当地党组织和司法部门,组建“检察官+综治员+律师”的矛盾调解队伍,反复做吕某的思想工作。秦某家属终于同意代为赔偿,吕某也接受道歉并签署和解协议,恳请司法机关对秦某从轻处罚。

弥漫了二十年的戾气,在检调对接的精准“拆弹”下渐渐消散。最终,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改判秦某缓刑。这份和解协议上,凝结的不仅是一次赔偿,更是一份迟到多年的邻里和解与乡土安宁的承诺。

三年接力,让老人放下“心中的石头”

案子胜诉了,但赔偿怎么执行?对于该市梁子湖区东沟镇77岁的钟爹爹(当地对男性老人的称呼)来说,压在心头整整5年的这块石头,终于在今年6月落地。

2020年8月,一场交通事故让钟爹爹左腿粉碎性骨折,落下九级伤残。法院判决由肇事方村民黄某赔偿老人约11万元。由于黄某确无履行能力,2022年3月,法院将黄某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终结本次执行。钟爹爹腿伤未愈,经济窘迫,赔偿无望,只好一次次走向信访窗口。

2022年6月,梁子湖区检察院办理该信访案件时,第一时间为钟爹爹申请并发放司法救助金3万元,并协调民政部门落实其低保待遇。然而,检察官张杰知道,赔偿的心结一日不解,老人的眉头就舒展不开。

“我年年去要钱,一分都没要到,这钱怕是进棺材时都看不到啰!”今年4月,张杰前去回访时,钟爹爹说着说着眼圈又红了。

检察机关决定启动民事执行监督程序,经调查核实,黄某的丈夫打零工,她自己在家带两个孩子,全家收入刚够糊口,确实掏不出钱。但细心的检察官注意到,黄某的公婆表示,愿意代其支付赔偿款。可是黄某与公婆疏远多年,不想为钱欠下“人情债”。

检察官迅速调整策略,联合东沟镇综治中心干部和当地深受群众信赖的“巧巧社会治理工作室”开展细致工作。对黄某,既讲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也传递了公婆那份难能可贵的温情;对钟爹爹,则坦诚告知黄某家底薄,公婆的钱也是养老钱,希望他与黄某达成和解。

几番努力后,端午节前的一天,黄某终于带着孩子走进久未踏足的公婆家。在检察官前期工作的铺垫下,两位老人拿出积蓄的辛苦钱,黄某也迈过了那道心理坎。

为了让这迟到的和解更具公信力,6月9日,一场公开听证会在东沟镇综治中心举行。人民监督员、法院执行人员、镇村干部、“巧巧工作室”负责人齐聚一堂。听证员们一边向黄某释明失信惩戒对其家庭未来的潜在影响,一边劝钟爹爹考虑对方实际困难,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最终,黄某及家属一次性支付钟爹爹4万元赔偿,并签署调解协议。

“虽然没拿到判决的数,但我等了5年终于盼来了‘活钱’!”钟爹爹颤抖着在协议上签下名字。从司法救助到执行监督,再到公开听证促成和解,这一起“执行不能”的案子,在检察机关三年接力守护下,依托综治平台整合多方力量,终于画上了句号。

检察机关的深度融入,让综治中心不再仅是矛盾中转站,而成为矛盾化解、源头治理的“终点站”,是“法律监督”与“社会治理”的生动融合与实践。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