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湖北省仙桃市郭河镇:“法警司村+”联调联动 绘就基层治理“事心双解”新图景
时间:2025-11-26 10:27来源:湖北长安网责任编辑: 陈言

当意外纠纷突如其来,当邻里矛盾剑拔弩张,谁能让难题高效化解?湖北省仙桃市郭河镇,用“法警司村+”联调联动机制,从“事后处置”到“源头预防”,从“解决问题”到“事心双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从事故发生到纠纷圆满解决,只用了不到20天。镇领导、综治中心带领各单位共同发力,帮我们想办法、讨说法,咱们家属也终于安了心。”11月10日,聊起3个多月前的糟心事,郭河镇经纬村村民唐杰香依旧眼眶发热。

此前,唐杰香的侄子唐某某在结束农活后,搭乘三轮载货摩托车返程途中遭遇车祸意外身亡。事故发生后,家属与相关责任方就赔偿事宜争执不下,协商陷入僵局,矛盾一度激化。

关键时刻,郭河镇综治中心主动介入。没等唐杰香一家往返奔波于各个部门,综治中心便协调法院、派出所、司法所及经纬村“两委”工作人员迅速集结,组建联调专班:一方面安抚唐某某家属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另一方面核算赔偿标准,向责任方释明法律责任。

经过半个月的协同调处,双方最终签订调解协议。“原以为得拖个一年半载,这结果真让我们没想到!”唐杰香感慨道。

唐杰香一家的经历并非个例,而是郭河镇“法警司村+”联调联动机制效能的生动缩影。

“过去,由于基层调解力量分散,群众跑断腿、磨破嘴皮,事情还是悬着。”郭河镇综治中心主任刘钢一语道出基层治理曾经的“痛点”。

有“痛”处,更要及时治“本”。郭河镇创新整合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力量,构建“多主体参与、纵横联动、上下贯通”的多元解纷格局,将过去“各管一摊”的分散模式,转变为“多部门协同”的联调模式,推动矛盾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一线解决。

“以往村民需往返不同部门解决问题,如今在综治中心即可实现‘一站式’处理,真正实现群众‘有处说理、就近评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郭河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罗传奎介绍。

从“有处说理”到“贴心服务”,郭河镇将调解平台搭建在群众“需求处”,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每周四,村里固定设立“说事点”,村干部、司法所工作人员、驻村律师现场坐班,村民可随时反映诉求、咨询问题。针对法律知识薄弱的群众,法律顾问还通过案例解读开展普法宣传,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郭河镇大发村村民邵某某砍伐树木时不幸身亡,家属与雇佣方就赔偿事宜协商无果,陷入困境。镇综治中心得知情况后,立即启动“法警司村+”联调机制,联动辖区人民法庭迅速出具司法确认文书,明确责任划分与赔偿金额,高效化解纠纷。“要是没他们,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邵某某家属感激地说。

矛盾不同,解法各异。郭河镇创新首接首处及分层分类化解制度,针对不同矛盾分类施策,实现“小事快处、难事联调、特事特办”:低风险的一般纠纷,力争现场化解;复杂纠纷,通过联席会议“一事一议”;特殊纠纷,则整合多部门资源制定个性化方案。

机制联动引发治理“蝴蝶效应”——依托“五级联排”与网格化“一日两巡”,郭河镇全面排查梳理劳资债务、家庭邻里等各类矛盾隐患,从源头减少矛盾升级风险;建立领导干部坐班接访、机关干部“户户走到”下访双轨制度,统筹运用政策宣传、帮扶救济等多元手段,推动“事心双解、案结事了”;联合法院开展调解平台“三进”(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让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事后处置”到“源头预防”,郭河镇以“法警司村+”联调联动机制为抓手,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让矛盾化解在基层、平安守护在身边。今年以来,该镇累计排查登记矛盾纠纷并成功化解百余件,化解率达99.1%。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