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仫佬山乡编译“520”平安密码
时间:2025-05-07 09:29来源:平安广西网责任编辑: 陈言
仫佬山乡编译“520”平安密码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创新工作法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2024年1月12日,罗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开展“520”纠纷化解新平台调研。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一组充满温情的数字“520”,成为平安建设的生动注脚。近年来,该县创新推出“520”工作法,通过整合5个平台、融合2项机制、设定“0创”目标,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该县连续两年获评“平安广西建设先进县(区)”。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扎实推进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接待(服务)中心、12345政府热线及110警务指挥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综合治理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5个平台”建设,实现综治中心功能集成、服务升级。

龙岸镇整合县、乡、村、屯四级资源,打造集矛盾调处、群众接待于一体的“一站式”综治中心。同时,组建由政法委员牵头,司法行政、公安、法庭、信访等部门协同的17人专业化调解团队,形成“一窗受理、全链条解决”的高效模式。2023年以来,该镇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6%,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同比分别下降90%、200%,实现命案、群体性事件、进京非访事件“零发生”。该镇先后获评“建设平安广西先进乡镇”“自治区群防群治工作突出集体”。

这是该县创新推进由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统一调度、监督各部门实施,有效实现矛盾纠纷快速响应、快速处理、快速解决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该县综治中心受理并处置矛盾纠纷1239件,分流办理各类非矛盾纠纷事项693件,受理率、调处率和流转率均达100%。

2024年8月29日,龙岸镇北源村甘源屯多户农户反映,他们养殖的桑蚕疑似因食用农药污染的桑叶中毒死亡,矛头指向桉树种植户林某某。龙岸镇综治中心接报后,启动“321+N”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联动司法行政、农业等部门及老党员、“法律明白人”等力量,经过三级多轮调解,最终促成签订赔偿协议,化解群体性风险。

“综治中心迅速启动‘321+N’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即村(社区)发生矛盾纠纷,需经过村(社区)、乡(镇)、县三级逐级调解,村(社区)调解不少于3次,乡(镇)调解不少于2次,县调解不少于1次;N为纠纷发生地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经济能人、“法律明白人”和“三官一律”等人才资源开展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收到良好效果。”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卢永甲介绍,通过该机制,这起纠纷得以圆满解决,受损失的农户获赔1万多元到100多元不等,双方握手言和。

该县将“321+N”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和法治警示教育机制融会贯通,运用于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即在实施调处过程中组织涉事村(社区)“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等到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增强村屯干部及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提升化解实效。此外,该县专门出台《人民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案件补贴实施方案(试行)》,各乡镇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奖励补贴措施,参与调解的老党员、经济能人、村民小组长等均获得相应奖励,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助力纠纷化解。

除此之外,罗城还以“服务群众零距离、参与调解零障碍、诉求处理零延迟、民转刑案件零发生”为“0创”目标,配套出台《平安建设工作问责实施办法》,对存在隐患排查、工作推动、履行职责、防范处理不到位行为的相关人员和单位予以通报、约谈、挂牌督办、一票否决、组织处理等,有效治理乡镇、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截至目前,该县已问责10名开展命案防范治理工作不力的党员干部,起到震慑一批、警示一片的效果。

“520”不仅是一组数字,更成为仫佬山乡守护平安和谐的密码,推动法治罗城、平安罗城建设迈向新高度。

(广西法治日报)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