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前夫的矛盾能解决,多亏你们认真负责地调解。”近日,三亚市天涯区居民海某给回新社区平安工作站送来一封感谢信,感谢“马哥调解室”的倾情调解,让她和孩子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当天,记者走进回新社区平安工作站,看到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工作人员正热情耐心地为群众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指导。
“自从回新社区平安工作站建立以来,共排查处理矛盾纠纷238起,无一起事态升级。”回新社区第一书记朱必林介绍,像这样的平安工作站,天涯区共有7个。
“推进平安工作站建设,是三亚市天涯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安全稳定基础工作,稳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一大创新实践。”天涯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12月,随着群众街社区平安工作站揭牌运行,金鸡岭路社区、南海社区、回新社区、回辉社区、马岭大社区、儋州村社区等平安工作站相继揭牌,目前7个社区平安工作站已经全部投入使用。
据介绍,平安工作站实行“1+1+2+N+X”模式,即1名社区民警,1支专职网格员队伍,2名以上社区警务辅助人员,“N”代表政府可发动的基层治理协助力量,主要包括机关党员干部、警官、律师、调解员、物业等力量,“X”代表网格志愿者队伍。平安工作站里,社区民警、辅警和专职网格员合署办公,联合开展入户走访、信息采集、排查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等工作,利用优势互补、信息互通的优势,有效实现基层警务工作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质量“双提升”。
三亚市天涯区群众街社区平安工作站专职网格员与社区辅警到旅馆回访一起矛盾纠纷。 记者麦文耀 摄
化解离异夫妻矛盾纠纷
“马哥调解室”来支招
海某家住回新社区,离婚前和丈夫有一栋自建楼,离婚后法院判决将他们各自名下的财产进行分割。离婚后,海某以为日子能平静下来,没想到近两年前夫让她和孩子不得安宁。
为了将海某和孩子赶出这栋楼,去年年底,前夫弄坏水电设施导致房屋停水、停电,并阻挠工人维修。海某为此多次与前夫发生争执。
无奈之下,海某只好报警。海某来到社区平安工作站时,民警与网格员就在站内。
民警黄专、网格员马伟了解详情后,便进行了反复多次调解工作。海某前夫态度强硬,使得矛盾持续僵化。
在充分掌握情况后,警方以海某前夫打砸商铺,毁坏财物等理由将其行政拘留5天。这并没能让海某前夫收敛。他甚至还扬言:“看你们以后还有什么证据再拘留我?”
日常工作中,吵闹辱骂等行为很难取证。马伟想到一个好办法,就是在房屋商铺周边安装上摄像头。这一建议得到了民警的点赞。担心被取证再次被拘留,前夫没有继续闹事。从那时起,海某和孩子的生活恢复了平静。
“马哥和警察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协调工作,并对我前夫进行普法教育,还让我及时反馈情况。这让我和孩子很有安全感,也感到很温暖。”海某告诉记者。
调解员从师资库“点单”
“外卖小哥”参与社区治理
“马哥调解室”是回新社区平安工作站一大亮点。
金鸡岭路社区平安工作站也有自己的特色工作法。金鸡岭路社区充分挖掘辖区资源,协调各种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本着“能者为师”的理念,率先建立了一支120余人的社区“师资队伍”,由法官、律师、医生、“候鸟”专家、辖区的老教师、老干部、退役军人、厨师、茶艺师、插花师等组成,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服务。
“不久前,在一起当地居民与外地人租房产生的合同矛盾纠纷中,我们从师资库中调取法官,针对民法典进行讲解,明确双方责任。双方在法官的释法明理下达成和解,将矛盾化解在社区。”金鸡岭路社区党委书记卓德雄说。
记者了解到,金鸡岭路社区平安工作站还整合社区资源优势,提升基层服务质效。通过在金鸡大道中段和东一巷延伸段分别建立一处新外卖驿站,为奔波在一线的户外劳动者提供如家般的温暖港湾。
外卖驿站深入挖掘外卖员需求,为外卖员提供免费茶水、手机充电、应急药品、防雨用具以及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暖心服务,解决新就业群体内在需求和“急难愁盼”。同时,鼓励外卖员在走街串巷时,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及时发现公共环境、秩序、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微信群、电话反馈给社区,参与社区治理。
疍家文化传统
为矛盾化解奠定情感基础
作为南海社区平安工作站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独特文化支撑,疍家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南海社区,许多居民是疍家后人,他们秉持着先辈传下来的观念,在遇到矛盾时,更倾向于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决。
“在一些邻里纠纷中,双方往往会顾及社区中长久以来形成的‘大家都是一家人’的疍家情感纽带,愿意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沟通。”在南海社区党委副书记吴月光看来,这一文化传统使得居民更容易接受调解建议,为矛盾化解奠定情感基础,让社区平安工作站开展调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疍家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独特的调解智慧和经验。在过去,当疍家人出现矛盾纠纷时,通常会由德高望重的长辈出面调解。南海社区平安工作站则借鉴这一模式,利用“德高望重的长辈”居民参与社区矛盾纠纷调解。今年已经52岁的吴月光,自然成了不二人选。
每当遇到一些涉及疍家文化传统、家族关系等复杂纠纷时,吴月光会凭借自身的威望和对疍家文化的深刻理解,从文化根源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提出符合双方心理的解决方案,使纠纷当事人更容易接受和认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南海社区,外地人约占了社区人口的三分之一。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南海社区平安工作站秉持疍家文化中的包容精神,平等对待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员,以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调解。
前不久,当地房东刘某向外来租客杨某催缴房费和水电费时,因沟通不畅,双方言语过激起了争执。获悉情况后,吴月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了解,当时杨某家里老人过生日,杨某认为房东上门催缴,极大影响了老人的心情,因此心怀怒气。在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后,吴月光不偏袒任何一方,采取摆事实、讲道理、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调解,从邻里情谊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化解了矛盾,当事双方握手言和。
“警格+网格”模式
联动共治实现矛盾不上交
群众街社区平安工作站内设置了多个功能区域,涵盖治安防控、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多个方面,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大事、小事,都可以找社区的平安工作站。”群众街社区居民李大爷感慨地说。他今年70多岁,在社区生活了30多年,见证了这里社区治安的大变化。
群众的满意度,来自心安。前不久,社区平安工作站便通过“警格+网格”模式妥善解决一起棘手的租房纠纷。
房客李某在社区某旅馆居住了近两年,却一直拖欠440元房租。房东便扣下了李某的身份证。李某向三亚市公安局天涯分局新风派出所报警。
新风派出所将纠纷情况同步反馈给群众街社区平安工作站。获悉情况后,工作站专职网格员迅速行动,凭借对社区的熟悉,积极收集相关信息,与房东和房客分别取得联系,深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调解过程中,网格员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安抚他们的情绪,让房东和房客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派出所民警则从法律层面出发,向双方阐明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在网格员与民警的耐心劝导下,房客认识到拖欠房租的错误,最终同意在发工资时结清所欠房租,并当场写下承诺书。房东也意识到扣身份证的不当之处,现场归还了房客的身份证。
群众街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方晓龙介绍,平安工作站的专职网格员扎根社区,对社区情况了如指掌,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收集信息。他们与居民建立的紧密联系,使居民更愿意倾诉问题,为纠纷的解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警格”力量的介入,则为调解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和权威性,有效推进矛盾纠纷高效、高质量化解。
7个平安工作站通过多元共治、警网融合、联合调处、下访接访、科技赋能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平安工作站建设,深入推进警网融合与矛盾纠纷调处一体化运作模式,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效能,为构建平安和谐社区筑牢坚实根基,为天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天涯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方艳 麦文耀 赵世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