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调解员多次耐心细致地沟通,成功解开了兄弟俩的“心结”......
时间:2025-08-25 11:43来源:法治时报责任编辑: 李鸽

“感谢综治中心及时调解,让我们两家人冰释前嫌、重归于好!”近日,在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那大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主持下,那大镇头谭村村民符某甲与符某乙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握手言和,对工作人员用心用情帮助他们化解矛盾纠纷连声道谢。

那大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为来访群众答疑解惑。记者许光伟摄

群众的“关键小事”就是“头等大事”。儋州市那大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各方资源、优化流程服务,全力把那大镇综治中心打造成老百姓有事“找个说法”的地方,便捷高效地服务群众,努力实现群众反映诉求“最多跑一地”,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辖区群众逐渐形成了有纠纷就找综治中心的氛围和思想共识。

解心结化解一起宅基地纠纷

符某甲与符某乙系堂兄弟。6月9日,符某乙向村委会反映,称其堂哥符某甲在建房时占用了他家的地,他家的旧羊舍被符某甲拆除整平并占用,他多次与堂哥协商,但问题均未得到有效解决。

接到反映后,村委会干部立即赶到现场了解情况,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符某乙对符某甲在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擅自拆除其旧羊舍心存芥蒂,认为符某甲故意侵占。符某甲表示拆除旧羊舍是为了不影响美观,且方便出行,自己并未多占。双方争执激烈,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之后,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多次到现场调解均未成功。

近日,符某乙到那大镇综治中心寻求帮助。诉求受理后,那大镇综治中心迅速组织司法所、资规所等部门到现场和入户走访调查,厘清土地权属问题。调解员以法律为依据、以亲情为纽带,用“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话语唤醒兄弟情分,让双方逐渐放下成见。

“都是一家人,别让这事寒了大家的心,不值当!”调解员通过摆事实、讲法律,多次耐心细致地沟通,成功解开了兄弟俩的“心结”,促成两人就宅基地界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调解协议书,重归于好。

“群众事无小事,事事关乎自身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可能会演变成‘大事’。所以,那大镇综治中心受理的每一起纠纷,我们只有当作‘大事’来办,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有效解开他们的心结,理顺他们的情绪,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那大镇综治中心负责人说。

联动化解一起装修款纠纷

纾困解难是推进矛盾纠纷彻底化解的落脚点。那大镇综治中心着力推进运行机制规范化,信访办、政法办、直通联办、资规所、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等24个职能部门采取常驻、轮驻等方式入驻综治中心,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调解力量,通过“一窗式”受理分流、“一站式”调处办理,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整体合力,高效解决矛盾纠纷和回应群众诉求,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感谢你们的理解,特别感谢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为我设身处地着想,让我缓解经济压力,我一定按时支付相关款项。”近日,施某向被其拖欠装修款项的对方表达歉意,并承诺支付相关款项,同时对那大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表达诚挚的谢意。

原来,施某是儋州市某会所装修工程的甲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未能严格依照与乙方邓某某、丙方蔡某某、丁方朱某某所签订合同的具体规定,及时且足额向三方支付相应款项,导致纠纷产生。

接到调解申请后,那大镇综治中心迅速启动调解工作程序,协调司法所相关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施某联系,详细了解其未支付款项的原因。经调查发现,施某因工程资金周转出现暂时困难,导致无法按时履行付款义务。

为确保调解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司法所联合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意见和调解策略,为下一步调解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在司法所及相关部门高效联动、多轮耐心调解下,纠纷四方当事人本着互谅互让、平等自愿的原则,自愿达成相关调解协议,施某承诺支付相关款项,该起纠纷被成功化解。

上述纠纷的高效、圆满解决,正是那大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发挥实效的生动例证。该中心成立以来,已经成功接访并调处矛盾纠纷10起,充分展现了在整合资源、联动部门、高效化解基层矛盾、服务民生方面的显著作用,用实践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内涵。(许光伟 马宏新)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