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贵州黔南,秋风送爽。走进贵州省黔南州启航学校的红色教学楼,清晨的阳光把学校绿草地的露珠染成碎金。下课铃响时,琴声从音乐教室飘出,混着乒乓球台的脆响;烹饪区的甜香漫过走廊,少年们揉着面团的指尖,正把曾经蜷缩的梦想,一点点捏成舒展的模样。
从2015年至今,这所承载着“破解罪错未成年人管教困境”使命的学校,已走过十载春秋。1479名迷茫少年在此驻足,1235人带着勇气重返社会:小鸣救起落水老人成见义勇为模范,小旺身着戎装圆了军旅梦,小星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校致谢,小富在上海的酒店里掌起了厨勺……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启航学校用爱与责任写就的教育诗篇。
从“教育”到“唤醒”:心灯照亮迷途孩子成长路
“这些孩子不是‘问题少年’,只是心里的灯暂时灭了,我们要做那个点灯的人。”校长范建耘的话,是黔南州启航学校十年不变的初心。学生小发曾是众人眼中的“刺头”:父亲的疏于管教,让他在受欺负时只能把委屈憋成叛逆的行为,逃学、盗窃成了他对抗世界的方式。初到该校时,他裹着尖刺抗拒一切,甚至想组织同学一起“冲出去”。
可老师们没退后半步。他们陪小发坐在操场看夕阳,听他说没人懂的孤独,带他走进烹饪教室,从握刀的姿势教起,看着他从手忙脚乱到能端出一桌红烧肉;更一次次跑往小发家,跟他的父母聊“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温饱”,终于在小发生日那天,其家人送来他渴望已久的吉他。“每一道菜都在告诉我‘你能做好’,那把吉他让我知道‘是有人在乎我的’。”如今的小发,黑卫衣衬得干净利落,说起老师时眼眶泛红。曾经的桀骜早已消散,留下的是被爱焐热的温柔与坚定。
这份“唤醒”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老校区场地有限,心理团辅室白天是舞蹈房,夜晚变乐器训练室;食堂的灶台前,老师手把手带学生练刀工,饭菜香里飘着成长的滋味;会议室的灯总为晚自习的孩子亮到深夜,书架上的书从童话到名著,帮他们在文字里找到远方。为了让这份爱更专业,学校用“内部优化+外部拓展”打磨教师队伍:校本研修帮老师从“基础教育人”转型“专门教育人”,专家讲座拓宽视野,骨干培训更新理念。这支队伍,既是授课的师者,更是陪孩子走夜路的“兄姐”与“父母”。
从“矫正”到“赋能”:铺就向阳生长的坦途
“专门教育不是‘改过错’就够了,要让孩子带着‘能成事’的底气走出去。”这是黔南州启航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始终坚持的方向。围绕“适合”二字,学校搭起“义务教育+体艺课程+职业教育”的三维支架,更用法治教育为成长筑牢“防护盾”,让“矫正”变成“赋能”。
在教室里,义务教育的课堂从不缺席。语文老师逐句讲解诗词,帮孩子补上曾经落下的文化课;数学老师拆解公式,让抽象的数字变得可触可感。体艺课程则是“找回自信的窗口”:舞蹈课上,少年们跟着节奏舒展肢体,慢慢卸下拘谨;书法课上,一笔一划间,心渐渐沉静;魔方社团里,指尖的转动伴着笑声,成就感在破解难题时悄然生长。
职业教育更是为未来“铺路”的关键。黔南州启航学校依着孩子的兴趣,开了3D打印、汽修、茶艺、烹饪等课,还联合人社部门搞技能培训,帮学生拿职业资格证;跟职业院校签协议,结业了就能无缝衔接深造。2022年,学生小富结业。对自身职业发展有了清晰规划,离校后到专业烹饪学校就读毕业,目前在上海某品牌酒店担任厨师助理。
小富就是这样找到方向。初到学校时,他对未来一片茫然,直到在烹饪课上摸到锅铲。揉面、调馅、蒸制,看着平凡的食材变成精致的糕点,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有用”。
从“问题少年”到“逐梦少年”的蜕变背后,是黔南州启航学校以法治为笔勾勒的成长底色。学校联合黔南州人民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建起法治教育基地:模拟法庭上,孩子穿上制服扮演法官、检察官,法律的威严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法治副校长”定期来校,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今年5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挂牌,帮家长补上“怎么爱孩子”的课——从孩子到家庭,启航用多元力量,为成长筑起一道温暖的防线。
从“探索”到突破:铸就专门教育的“黔南样板”
十载耕耘,黔南州启航学校的专门教育成果早已越过校园围墙,成了专门教育领域的“黔南亮色”。
数据见证成长:离校的少年里,41.41%走进职业院校深造,19.19%回原校完成学业,39.40%融入社会就业,还有58人考上大学或穿上军装;影响力不断延伸:在“两法”修订过程中,全国人大、贵州省人大先后到该校调研,学校的办学为“两法”修订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10次在全国研讨会上发出“贵州声音”。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创新实践基地项目——未成年人检校合作观护基地在该校挂牌。同时,还吸引了省内外100余家相关部门和专门学校到校考察学习,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可移植的成功经验,更捧回了“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等沉甸甸的荣誉。
如今走进黔南州启航学校新校区,现代化教学楼明亮宽敞,多媒体设备点亮课堂;家长开放日时,父母们把羞于说出口的爱写进信里,孩子接过书信时的惊喜与感动,成了校园里最暖的风景。有家长说:“没想到孩子能在这里找回笑容,更找到了未来的方向。”
秋风又吹过红跑道,琴声与笑声交织。十年启航,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这所学校始终记得,每一个少年都值得被期待。未来,它会继续以爱为笔,以专业为墨,在专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让更多迷途的孩子在这里点亮心灯,乘着希望的风,驶向属于自己的璀璨航程。
(文中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