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小湾库区水面宛如明镜,倒映着连绵青山与流云晨光,远望两岸,咖啡园与坚果林绿意盎然,共同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故事。在这幅绝美的生态画卷中,迎来了一场以“守护澜沧江•检察在行动”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群众代表及特邀检察官助理走进监督一线,通过实地走访、一线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集中展示检察机关在澜沧江小湾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履职成效。
代表们首先前往澜沧江(凤庆段)网箱养殖合作社,实地查看养殖区、污水处理设施及垃圾处置点,听取企业生产经营难题与加强澜沧江保护的意见建议。检察人员结合小湾库区专案,向代表们讲解如何通过公益诉讼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以及依托“府检联动”,以磋商督促行政机关履职,最终实现养殖污染有效治理的办案成果。
随后,代表们参观江畔休闲垂钓区与一体化污水处置设施。检察人员介绍,针对沿岸生活污水、垂钓活动潜在污染问题,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监督,推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落地使用,杜绝污水直排入江。代表们现场观摩,经过处理的水体清澈、周边环境整洁,公益诉讼检察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作用直观显现。
座谈交流环节,检察机关介绍了公益诉讼基本情况、“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运用成效,通报了近年澜沧江(凤庆段)生态环境与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情况,重点讲解了网箱养殖污染、非法排污、船舶安全监管等典型案件办理成效。
与会代表围绕主题积极建言——
人大代表指出:“此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检察机关在保护母亲河中的主动作为。建议今后能更多关注跨区域水环境治理,并建立与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的常态化协作机制。”
政协委员提出:“要重点加强网箱养殖监管,吸纳库区周边群众参与治理。”
“益心为公”志愿者分享道:“作为志愿者,能亲身参与检察开放日,深感责任重大。公益诉讼不是检察机关的‘独角戏’,而是需要社会各方参与的‘大合唱’。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当好公益保护的‘情报员’和‘宣传员’。”
特邀检察官助理从专业角度建议:“要加强流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探索运用无人机巡航、快速检测设备等科技手段赋能线索发现和调查取证,提升监督的精准度和效率。”
群众代表提出建议:“希望检察机关能加强对沿江非法捕捞、经营垄断等开展监督,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公益诉讼检察,让更多老百姓了解并参与进来。”
此次检察开放日活动不仅是公益诉讼成效的展示,更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益尝试。它让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从“幕后”走向“台前”,变得可感可触,通过透明化、互动化的方式,让社会各界“零距离”了解检察职能,感受公益诉讼在服务民生、保护环境中的作用。守护澜沧江一江碧水,既需法治力量保驾护航,更需社会各界携手同行,检察机关已对代表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逐一记录,后续将认真梳理研究,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具体举措。
此次走出检察院、走进澜沧江畔的检察开放日,是江风与法韵的美好邂逅,检察机关将持续凝聚各方生态保护合力,以更高质量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为筑牢澜沧江流域生态安全司法屏障贡献检察力量。
(凤庆县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