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林市派镇积极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由镇综治中心联合大峡谷“红色驿站”,整合公安、司法、文旅等多部门资源,创新探索“3个提前、4步阶梯、5访措施”的工作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有效提升了固边兴边背景下的基层治理能力。
预防为主,靠前排查,按照“三个提前”筑牢源头防线。派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解决在小”的工作目标,结合工程建设、旅游旺季客流等实际特点,按照提前排查、提前提醒、提前沟通将苗头型纠纷排查“关口前移”,着力实现“排查全覆盖、纠纷全介入、小矛盾化解不出村”。一是分级排查无死角。村级依托一周一调度机制,梳理村内土地流转、邻里相处等隐患苗头;镇级由包村领导牵头,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力量,聚焦林下资源采集、旅游高峰期服务等关键节点,开展常态化隐患摸排,精准掌握劳资纠纷、征地协调等潜在风险。二是精准提醒强预判。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分类汇总,形成《矛盾纠纷隐患提醒提示函》,定向送达涉事村、施工企业、景区及商铺等主体,明确风险点与防范建议。三是提前沟通减摩擦。围绕排查发现的隐患,组织村集体、施工单位、商户等相关方召开碰头会,就工程施工扰民、土地使用补偿、旅游服务标准等问题提前协商,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矛盾。
多措并举,有效化解,搭建“四步阶梯”逐级调解矛盾。通过定期召开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会,对排查线索深入剖析根源,严格按照内部调解、村级调解、镇级调解、联合会商分类处置,结合“一站式”化解理念,实现矛盾纠纷精准高效处置,坚决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一是内部调解促和谐。对邻里口角、轻微服务纠纷等小事,由网格党员、村民代表现场调解,快速平息矛盾。二是村级调解抓早小。对村级能自主解决的土地边界、简单劳资等纠纷,由村调委会牵头处置,确保“小事不出村”。三是镇级调解破难题。对村级难以化解的问题,由镇综治中心统筹多部门力量集中调解。四是联合会商解疑难。针对跨主体、涉政策的复杂纠纷,启动“中心吹哨、部门响应”机制,联合派驻法庭、司法所等部门及工程建设方共同会商,制定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全镇共调处矛盾纠纷118起,涉及资金949.14万元,调处率和群众满意度均达100%。

跟踪回访,巩固效果,通过“五访措施”形成闭环管理。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制,明确化解措施、期限及责任人,同时通过领导接访、干部下访、重点走访、登门拜访、事后回访构建全链条跟踪体系,确保矛盾化解不反弹。一是领导接访畅渠道。设立群众接访室,实行党政班子成员轮流带班接访制度,每天安排1名领导坐班,及时回应就业安置等群众关切。二是干部下访接地气。结合“四下基层”要求,乡镇主官每年、包村干部每月至少1次深入村组、施工工地,开展政策宣讲、现场办公。三是重点走访强管控。由分管领导牵头,针对重点部位及重点人员,定期开展排查走访。四是登门拜访显温度。按照“镇党委书记一届走遍所有户、包村领导每年走遍所有户”的要求,对矛盾双方当事人登门走访,就土地补偿、劳资结算等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五是事后回访保实效。由综治中心统一调度,对已化解纠纷跟踪回访,重点核查协议履行情况与群众满意度,确保“纠纷有回应、调解有着落、件件有回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