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西安:以“最小作战单元”建设破解市域治理密码
时间:2025-09-12 11:06来源:人民公安报责任编辑: 安羽

当危急事件突然发生时,如何实现秒级响应、快速处置?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以“最小作战单元”建设精准破题—跨警种融合、多部门联动、以数据驱动指挥、专业强化处置、共治延伸触角,实现快速响应与系统防控的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务实高效的市域治理新路径。

6月3日晚,一名轻生者纵身跳入陕西省西安市灞河湖心岛。接到报警电话后,西安市公安局浐灞分局情指中心以警用无人机迅速实时定位并传回现场画面,广运潭派出所民警王国栋与辖区一家体育公司的救援小组协同作战,驾驶快艇赶赴现场,12分钟完成紧急救援。这起警情的快速处置正是西安公安机关专业力量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建强“最小作战单元”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西安市公安局以“最小作战单元”建设为支点,以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量的“最小应急单元”为突破口,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情指中枢智慧化、专业力量尖刀化、社会单元网格化、科技赋能立体化”的四维作战模式,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机制创新情指驱动多元联动

“喂,110吗?长丰园夜市有人打起来了!”7月12日凌晨,西安市公安局情指中心110报警服务台接到报警电话,接警员迅速锁定发生冲突位置,辅警班长立即调派最近巡逻警力,同步通知属地派出所、交警和120急救车增援,带班民警统筹指挥……从接警到多路警力联动响应,用时不到1分钟。

西安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深化“最小作战单元”机制建设,通过3人至5人的小团队紧密协作,将接警、派警、联动、跟踪等环节整合成高效闭环,实现“接处一体”快速响应。“接警员30秒内锁定地点、事件、人员状况等核心信息;值班班长精准调派最近巡逻警力;值班台长实时跟踪警情处置进展。遇复杂、重大警情时,情指中心同步联动120急救、119消防救援等外部资源,强化协调、统筹全局、动态决策。”情指中心110工作大队副大队长师攀说,“跨部门数据破除信息壁垒,多资源联动打通处置快车道。”

情指系统的改革最终要落地于街头巷尾。在钟楼地铁站的人潮中,西安市公安局公交轨道公安局十二大队民警施江与同事在街头执勤,他们身旁的钟楼警务站内,防暴器材、医疗用品一应俱全,警务站肩负着巡逻值守、服务救助群众的重要责任;在不远处的永宁门广场上,反恐防暴应急点静静伫立。今年3月的一天,菊花园停车场突发紧急事件,钟楼警务站民警辅警组成的处突队伍快速响应,协同派出所民警果断处置,成功化解了危机。“屯警街面不是摆样子。”碑林分局反恐怖和特警大队大队长徐韬说,“最危急的事要交给最专业的力量,我们就是守护人民群众平安的哨兵。”

专业力量铸就尖刀,群防群治力量编织平安网络。在未央分局大明宫派出所,32个社区警务室星罗棋布,派出所将辖区划分为4组互为支援网格群,警务室民警辅警组织社区、校园、企事业单位等内保力量,建立群防群治队伍,形成“民警+辅警+N个共治力量”的“最小应急单元”,作为“最小作战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达社区体量大、人员多,我们积极动员社区治安协理员和其他安保力量,形成随时搬得出、随时用得上的应急力量,有群众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救助,有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大明宫派出所民警曹进说。4组网格群如同神经末梢,延伸至街头巷尾,有力支撑基层治理。

在高新分局辖区,一场校园防暴演练正在进行,保安员用钢叉抵挡“歹徒”靠近的同时,校医已打开急救包模拟救治伤员,警力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电光石火间“歹徒”已无所逃遁。这种无缝衔接既源于“最小作战单元”与“最小应急单元”的紧密配合,也源于情指系统与应急处突单元的无缝衔接。

“专业力量是尖刀,社会单元是网底。”正如西安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李启全所言,当危急事件突然发生时,唯有快速响应、高效运行的机制能够弥补时间上的延迟,为生命赢得黄金窗口。数据显示,西安公安机关重大警情响应速度从5分钟压缩至2分钟,社会单元联动达标率达96%。


千锤百炼打造高效处突利刃

烈日炎炎,灞桥分局反恐怖和特警大队训练场内,此起彼伏的呐喊声穿透盛夏热浪,反恐特警队员一个背摔将“嫌疑人”压制在地,战术背心早已被汗水浸透。“分局反恐怖和特警大队警力由98人增加至137人,机关警力抽调39人下沉基层。”谈起在加强“最小作战单元”方面的工作,灞桥分局反恐怖和特警大队大队长李二鹏充满信心。“只有警力上去了,战力才有基础。”目前,这支年轻的队伍正在紧锣密鼓地训练,打造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生力军。

7月初的一天,经开分局开元路派出所的训练场气氛紧张:一名“暴徒”挥舞棍棒扑向群众,另一名“暴徒”持械拒捕。指挥员口令未落,“最小作战单元”已深入险境——盾牌手抵前筑墙,警棍手侧翼封堵,抓捕组突进锁喉。短短数十秒,两名“暴徒”被压倒在地。“战术队形不是摆架子,要像榫卯咬合般精密。”所长杨阿琪说。模拟演练内容都是民警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突发警情,通过模拟演练,民警的临机决断力、心理抗压力和极限作战效能都显著提升。

莲湖分局创新每周三次“双盲拉动”,拉动演练不预告时间地点、随机抽点单位、随机设置警情,逼出最真实的反应速度;“红蓝对抗”时特警精锐扮演蓝军“暴徒”,“最小作战单元”作为红军,对抗强度逐次提升。“红蓝对抗”结束后,执法记录仪画面立即被逐帧回放:钢叉锁控角度偏差、伤员转运步骤拖沓……教官团队现场指出问题,建立“一人一档”整改清单。经过不断锤炼,“最小作战单元”盾棍叉协同达标率上升至96%,处置流程压缩至90秒内。“对抗训练既提高了实战能力,也增强了我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刚刚完成训练的北院门派出所民警张珈宁抹去额头上的汗水后说道。

快速联动让响应从串联变并联,去年12月12日中午,西安火车站北广场的安检员发现旅客行李中有菜刀,警情迅速上报,西安市公安局情指中心同步指令铁路公安、反恐特警、交警等警力协同处置,30秒警力封锁进站口;2分钟民警查明是旅客误带未开刃刀具,警报解除。

西安市公安局公交轨道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大队副大队长黄炫博介绍,快速联动分为两级:“小三级联动”即“最小应急单元”“最小作战单元”和辖区勤务大队增援力量的联动,“大三级联动”即周边勤务大队、公交轨道公安局内部增援力量及市局专业警种增援力量的联动,两级联动使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同时,他们依托动态更新的全市警力电子布防图,实时标注公交轨道系统及环地铁场站警力部署情况,一键生成最优增援路线,确保警情处置流畅高效,城市轨道交通平稳运行。

群防群治织密基层治理网格

布建于城市街头巷尾、校园医院、商超企业的“最小应急单元”,如同敏锐的神经末梢,将安全防护的根基深植于城市肌理。“最小应急单元”的高效运转,不仅成为“最小作战单元”强有力的支撑,更让警社共治工作向更纵深的维度发展。唯有让“最小应急单元”每一位参与者都“懂应急、会应急、善应急”,才能真正激活平安细胞的内生动力。

西咸新区分局创新构建“四类力量整合、四类单元布局、四色动态管理”模式,为“最小应急单元”建设提供了系统化支撑。通过整合“自有力量”(安保人员)、“自治力量”(商户、网格员等)、“专职力量”(综治人员、城管队员)、“专业力量”(民警、消防救援员)四类力量,明确了各自在应急链条上的角色定位与协作路径。同时,依据治安保卫重点单位、人流密集区域、企事业单位、村居社区的风险等级,科学布建四类平安单元,确保防控触角精准覆盖。更引入“红、橙、黄、蓝”四色预警,根据区域治安态势和隐患等级动态调整响应策略,实现平时阵地共建、全域覆盖,战时一点呼叫、多点响应。

“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专业处置”——这一源于西咸新区分局并在全市推广的响应机制,是“最小应急单元”战斗力的核心体现。其精髓在于最大限度发挥“最小应急单元”及邻近力量在专业警力到达前的关键作用。在自救层面,“最小应急单元”成员如校园保安员、商场员工等需能在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利用安防器械进行防护、疏散群众并立即报警。互救则强调邻近“最小应急单元”或周边力量闻讯后3分钟内快速增援,协同控制局面、实施初步救护。专业力量则力求在5分钟内抵达并完成处置。

“‘最小应急单元’已到位,正在了解情况。”8月初,蓝田县公安局处置一起商户间突发冲突事件,该局扁平化指挥,调派最近“最小应急单元”先期抵达稳控现场,派出所“最小作战单元”随后跟进调解纠纷,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蓝田县公安局已组织4批“最小应急单元”培训,全县314个“最小应急单元”经过拉动演练,初步形成“积极响应、精准调度”能力。

让群防群治力量真正转化为守护平安的硬核力量,关键在于常态化、精准化的培训赋能。高新分局坚持“按需施教、分类施策”,精准识别不同行业、场所的风险隐患,组织不同警种部门开展定制化训练。在校园,民警严查安防设施,指导保安员熟练掌握“一键报警”装置和防暴器材使用技能;在企业,民警重点围绕防爆、紧急疏散和要害部位防护等开展实操教学与协同演练。西安公安机关通过滴灌式培训,显著提升了“最小应急单元”能力水平。


科技赋能滋养城市平安脉络

“报警人语速太快?别急,系统实时转写……”7月,西咸新区分局辖区突发持刀伤人警情,报警电话接入瞬间,智能系统将语音转写生成文字记录,调度中台班长一键启动最高响应级别,接警员、辅警班长同步行动——最近巡逻车自动调度、多部门联动指令秒级群发、二次回访核实现场态势……整套流程在智能系统支撑下一气呵成,从接警到现场控制仅用时2分钟。

今年以来,西安公安机关升级110接处警系统,接警工作更加高效精准——报警电话接入瞬间,前端智能分析系统即刻启动,语音实时转写生成结构化文字记录;接警席、专职处置重大警情的“调度中台”信息直连共享,交警等部门数据实现秒级互通,系统自动关联最优警力资源,迅速匹配“最小作战单元”响应,确保力量精准投放。据统计,系统升级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平均接警处置时长缩短30%,为守护生命安全抢出黄金时间。

与不断升级的情指系统相得益彰的,是翱翔于城市上空的警用无人机群,成为“最小作战单元”不可或缺的千里眼。

空旷农田,一架警用无人机通过热成像镜头,敏锐捕捉到农田深处异常热源,航天分局情指中心立即联动地面警力精准处置,仅用10分钟便找到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走失老人;蔚蓝水域,一架警用无人机迅速锁定落水者位置,浐灞分局水上快艇迅速抵近目标,溺水者被救上岸,“最小作战单元”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挽救了溺水者生命;在大雁塔、小寨商圈等人流密集区域,警用无人机已累计巡航7400公里,让风险隐患无所遁形。

在2025年全国公安机关警用无人机创新应用场景演练评比中,西安公安凭借“布设低空智慧化警务应用网格”科目,以94.29分的成绩荣获一等奖。其构建的“指挥集成化、操作自动化、应用全警化、作业常态化、覆盖全域化”新型警用无人机运行模式,依托67个无人机机场、4架固定翼无人机及36架单兵无人机,形成常态化网格巡逻与应急响应体系,为空地协同作战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正如巍巍矗立的古城墙,用千百年饱经风霜的历史启示人们:坚固的屏障不仅在于巨石本身,更在于严丝合缝的垒砌技艺。西安公安正用“最小作战单元”的生动实践,绘就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平安画卷。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