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宝鸡法院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打造司法品牌——甘棠树下听民声
时间:2025-10-30 15:21来源:西部法治报责任编辑: 李鸽

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法院第三党支部组织党员干警在岐山召公“甘棠遗爱”勤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资料照片)。

9月29日,阚某的家属从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赵燕手中接过司法救助决定书后,向法官连声道谢。

年过六旬的阚某因一场车祸失去行动能力,一家人的生活为此陷入困境。尽管法院判决肇事方赔偿,但由于肇事方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赔偿款迟迟无法到位。无奈之下,阚某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审查后,决定对阚某给予司法救助。

这起民生难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是宝鸡法院打造的“甘棠长青·初心常守”文化品牌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甘棠遗爱”这一历史佳话在当代的回响。

“甘棠遗爱”塑品牌

宝鸡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众多的历史典故,“甘棠遗爱”便是其中之一。

“西周召公常于阡陌之间听政、陇亩之畔断案,不辞辛劳巡行乡邑,为免扰民,每每在甘棠树下听讼决狱、处理政务,留下了‘甘棠遗爱’的典故。”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李婧雯介绍。

“甘棠遗爱”的典故,承载着“敬德保民”的深刻内涵。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系统构建司法文化品牌体系,打造出甘棠文化品牌。各基层法院以此为依托,积极探索实践。

金台区人民法院在基层法庭设立“甘棠驿站”,实现司法便民、矛盾化解与法治宣传的有机融合。渭滨区人民法院开设甘棠文化专栏,以法院故事为主线、干警风采为窗口,推动传统文脉与现代司法形象交融共鸣。太白县人民法院建成甘棠法治文化园与甘棠书苑,系统展示甘棠文化及古代诉讼制度。

而作为西周早期政治中心的岐山县,更是深度挖掘历史文脉,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司法实践相结合。今年6月,岐山古树名木与文物古迹司法协同保护机制在凤鸣镇刘家塬村甘棠树下签署。这是司法守护千年文脉的生动实践,也是岐山县人民法院联合县林业局、县文物局,以“依法依规、协同联动、预防为主、修复优先”为准则,构建的文物古迹司法行政协同保护体系。

“甘棠立信”促执行

“公司愿意用抵债所得的房屋作价清偿债务,配合执行。”10月10日,涉一起合同纠纷的宝鸡某劳务公司相关负责人向麟游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说。

宝鸡某劳务公司因一起租赁合同纠纷,被对方申请强制执行,但公司名下并无可供执行的存款、车辆等。执行法官经细致调查,发现宝鸡某劳务公司还有一套因他人抵债而获得的房屋。在法院协调下,宝鸡某劳务公司与申请执行方达成一致,同意以房屋作价抵偿债务。

鉴于宝鸡某劳务公司能积极配合执行并主动履行,麟游县人民法院依据“甘棠立信”信用积分管理制度,依法解除了对其相应的信用惩戒措施。

“甘棠立信”机制是麟游县人民法院创新推出的执行信用激励与修复制度,旨在引导被执行人主动纠正失信行为,自觉履行法律义务。该机制通过“预警告知、失信惩戒、主动履行、信用修复”的流程,不断强化司法权威与社会信用之间的良性互动。

不仅是麟游县,在宝鸡市其他县(区),基层法院结合地域特色,积极探索新机制。陈仓区人民法院秉持“审理一案、治理一域”理念,将庭审现场搬至“花椒树下”。千阳县人民法院打造了“甘棠里”调解室,联动村(社区)网格员与乡贤调解员,高效化解基层矛盾。陇县人民法院在关山草原设立环境资源审判法庭,处理旅游纠纷,保护生态环境。凤县人民法院推行“甘棠调解+行业协会”模式,精准化解矿产、林业等领域纠纷,筑牢基层治理防线。

随着一系列新机制的探索与应用,在宝鸡市,甘棠文化品牌已从法庭内向全社会延伸,从审判环节覆盖到执行工作全过程。

■“甘棠清风”强队伍

不局限于业务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宝鸡法院以甘棠文化品牌为依托,将“甘棠清风”廉政理念融入队伍建设。“‘甘棠遗爱’的典故让我深受触动。我将以召公‘为民、清廉’的价值追求为镜鉴,把学习感悟融入日常工作。”9月24日,在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年轻干部交流座谈会上,一名年轻干部结合岗位职责,畅谈成长感悟。

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聚焦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通过公开招录、遴选等方式广纳贤才,并建立分层分类人才储备库。在培育过程中,各级法院以青年读书班为思想“充电舱”、以法官助理导师制为业务“传帮带”、以上下级法院双向挂职为实践“练兵场”,主动选派干警下沉基层一线、入驻综治中心,在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的实战中锤炼综合能力。

“甘棠文化品牌是我们深挖‘甘棠遗爱’文化内涵凝练而成的,蕴含‘为民、公开、清廉、公正’的理念。全市法院将持续以文化铸魂、以实践聚力,赋能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尤青说。

一花引来百花开。如今,全省各级法院都在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打造了法治文化长廊‌,通过“徙木立信”等法治故事,将《周礼》《秦律》等传统文化融入司法实践;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流传百年的商贸传统融入调解工作,探索“板凳搭拢”解纷法……越来越多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法院文化品牌,正在三秦大地竞相涌现。

记者 史红海 通讯员 张怡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