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耳子屲梁景区绿意葱茏,游客络绎不绝。停车场内闪烁的警灯、泥泞路段弯腰推车的藏蓝身影、流动警务车前递出的暖心热水……这一幕幕“警务围着游客转”的生动图景,正是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公安局创新打造“旅游警务”品牌的缩影。
今年以来,该县公安局以耳子屲梁等核心景区为试点,推行“警力跟着游客走”勤务模式,用全天候、零距离的警务服务守护八方游客,为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公安力量。
景区治理新范式:从被动处置到主动创稳
7月20日10时,耳子屲梁景区停车场内两名游客因争抢车位剑拔弩张。罗家集派出所巡逻民警扈小雷和王载锡迅速抵达现场,依托景区智慧调度系统调取空余车位信息,提出具体方案。
从冲突爆发到双方握手言和,全程未超过8分钟。这样的高效处置源于该局建立的“三级网格快反”机制:以警务室为支点,划分1机动巡逻区,确保警情在游客聚集区就地化解。
无独有偶,当日下午2时许,三岔沟农家院里两名幼童的秋千争执演变为家长对峙。驻村民警联动村委会启动“乡贤调解队”,用“孩子牵手笑一笑,家长泡茶聊一聊”的乡俗智慧化解矛盾。
服务民生零距离:警务站变身“游客驿站”
在海拔2800米的耳子屲梁观景台旁,一座蓝白相间的景区警务站尤为醒目:警务站内,高原制氧机、应急药品箱、防寒冲锋衣等生命保障类物资一应俱全,手机充电、行李寄存、失物招领等12项便民服务无缝对接游客需求;站外电子屏则化身“智慧之眼”,实时滚动播放天气预警、车位余量和警情热力图,三位一体构建起全天候、立体化的服务保障网络。
“多亏民警的防滑链!”7月阴雨连绵时,陕西游客王先生车辆深陷泥沼。流动警务车5分钟抵达现场,民警跪地安装防滑链时,车轮卷起的泥浆溅满警裤。
“警察同志连口水都没喝就走了。”提及此事,王先生仍眼眶发热。数据显示,景区警务站日均服务游客超200人次,被游客称为“雪山下的蓝帐篷”。
机制创新见实效:旅游警务的“和政样本”
智慧警务引领动态防控新格局,构建“空中+地面”立体防线。和政公安创新方式搭建旅游安保指挥平台,通过无人机巡航扫描、警情热力图监测实现客流精准导控;在耳子屲梁等核心区域布设4G执法记录仪集群,重大警情时指挥中心直联处警单元秒级响应,形成“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追溯”全链条智慧防控网,推动警务模式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防控转型。
多元共治延伸平安守护新触角,打造“警景联勤”融合体系。创新推出 “警景联勤”治理模式:将景区保安培训为专业安全引导员,吸纳民宿业主担任警务信息前哨,构建“隐患联排、矛盾联调、应急联动”共治机制,实现警务资源与社会力量深度融合,筑牢群防群治防线。
标准服务打造效能提升新引擎,淬炼服务品牌。统一民警着装标识、文明用语及纠纷处置标准化流程,推动服务质量迭代升级。今年暑期涉旅警情明显下降,游客满意度大幅攀升,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规范化服务模式,为全域旅游注入强劲平安动能。
暮色中的耳子屲梁逐渐宁静,警务车顶闪烁的蓝光依然在山路上流动。“我们要让每束警灯都成为游客的指路明灯。”罗家集派出所所长张志强的这句话,道出了和政公安深耕旅游警务的初心。从智慧赋能到机制创新,从快速处警到温情服务,和政公安正以“民警在身边、安全在眼前、服务在心间”的实践,为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