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90%纠纷吸附本地、化解基层!看甘肃古浪如何以“小中心”撬动“大平安”
时间:2025-10-10 14:49来源:武威市委政法委责任编辑: 陈言



基层是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第一线”,更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如何以治理精度对接民生诉求,用服务温度筑牢平安根基,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命题。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锚定综治中心、网格管理、三调对接、信息平台“四个实战化”目标,通过阵地整合强基础、网格筑基固根本、机制创新提质效、智慧赋能促升级,探索出一条“小中心托举大平安、微治理服务大民生”的基层善治新路径。

法则1 
筑强“综治中枢”+织密“网格体系” 
实现矛盾化解“只进一扇门

清晨8时30分,古浪县综治中心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接待大厅内,办事群众有序排队,“诉讼服务”“法律援助”窗口前,工作人员耐心细致解答诉求;后台调度室里,网格员通过终端实时上传网格排查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同步研判、即时分流,智能叫号声、键盘敲击声、调解劝导声,交错着方言法语,融合着人来人往……这一幕幕,正是古浪县综治中心每天上演的基层治理最鲜活的图景。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既要建强“中枢大脑”,更要夯实“网格末梢”。一方面,县综治中心聚焦构建“1厅+10室+7中心”互促共治格局,坚持“开门接访”与“下沉服务”双向发力,健全诉求“登记—受理—转办—办理—反馈”全闭环流程,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另一方面,持续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以网格员“信息采集、矛盾排查、政策宣传、便民服务”四大核心职责为抓手,通过“季度专题培训+案例实操教学”强化能力提升,同步探索“网格+便民代办”等服务新模式,同时推动“三委”干部、乡贤五老、人民调解员等力量进网入格,创新运用古浪本土马有信“六字”调解法、刘贵“五心工作法”,打造“中心统筹调度、网格吹哨预警、部门联动响应”的治理链条,激活基层治理“动力源”。服务前置、力量下沉,让网格成为基层治理的“前端探头”。网格员每日开展“敲门行动”,对邻里摩擦、家庭琐事等小纠纷当场调解、就地化解;遇疑难复杂问题,第一时间通过数字终端上报综治中心,由中心统筹公安、司法、人社等部门“组团攻坚”,并建立“一事一档”、实行销号管理。



如今,古浪县90%以上矛盾纠纷实现了“吸附在本地、化解在基层”,综治中心逐步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从承诺变为现实。

法则2 
明晰“法治路径”+做优“品牌赋能”
打造公平正义“民心工程”

“工资终于拿到手了,没想到我的事在综治中心这么快就解决了,太感谢你们了!”在古浪县综治中心,农民工马某、岳某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难掩激动。2025年9月,县综治中心接到二人讨薪诉求后,迅速协同信访、人社等部门,核查用工合同、核验工资明细,多次组织施工方与农民工面对面调解,最终促成施工方当场结清薪资,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2025年7月,某企业因2000万元标的额买卖合同纠纷求助综治中心,中心第一时间分流至专业调解团队。调解员采用“背对背沟通疏情绪、面对面协商解难题”方式,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多套解决方案,经多轮磋商,双方最终签订和解协议,纠纷圆满化解。这正是古浪县以法治方式破解矛盾纠纷的生动实践。



在“1314”“1335”“12360”等本土化治理品牌支撑下,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坚持“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服务标准,不断优化完善简单诉求“即时办”,复杂事项“精准分、跟踪督、回头看”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已成功调解劳资、土地、邻里、婚姻家庭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2000余件,牢牢守住基层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法则3 
做实“特殊人群服务”+强化“未成年人护盾”
筑牢平安建设“防护堤坝”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与未成年人保护,是平安建设的关键抓手。古浪县综治中心持续构建全链条、精细化服务体系,针对刑满释放、社区矫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依托网格力量与群防群治队伍,通过“日常走访+重点排查”,动态完善“一人一档”信息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同时制定差异化帮扶管控方案,对风险人群加密走访频次、提前介入干预,以“精准服务+科学管控”双轮驱动,降低风险隐患。

在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中,古浪县重点构建“家校社警”协同机制,以综治中心为纽带,联合教育、公安、妇联等部门,推动“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全覆盖,每学期开展模拟法庭、典型案例讲解、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切实增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网格员在日常“敲门行动”中,将未成年人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闲散人员交往等异常情况作为排查重点,并建立《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预警台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联系家长、学校介入干预,将不良行为倾向苗头遏制在萌芽状态。



针对留守儿童、困境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由综治中心统筹协调,落实“网格员+社区志愿者”的“一对一”帮扶责任人,每月开展1次心理疏导、每季度进行1次生活状况排查,精准对接助学金申请、物资救助等政策资源;同时联合民政、教育部门开展校外托管机构专项整治,明确托管时段、人员资质、活动内容等标准,杜绝不良行为诱导,从源头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风险。今年以来,已累计帮扶困境未成年人5060名,干预纠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8起。

法则4 
聚焦“重点场所”+闭环“隐患整治”
拧紧城乡安全“稳定阀门”


以综治中心为枢纽,古浪县聚焦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治安防控等关键环节,特别是将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划为“未成年人保护重点区”,常态化开展“网格员日常巡查+多部门联合执法”,不断织密重点区域防控网。

深化“打防管控建”一体化治理,构建“综治协调—公安巡逻—雪亮工程—网格巡查”立体化治安防控网,实现3个“100%”,即重点领域视频监控100%覆盖、重点场所三防设施100%达标、街面巡防量100%到岗,全县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同比下降,社会治安持续向好。



对排查发现的风险隐患,严格落实“闭环整治”,明确责任单位与整改时限,盯办落实,严防问题反弹回潮,切实拧紧城乡安全“稳定阀门”。

法则5 
赋能“智慧治理”+贯通“数据闭环”
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络”

科技赋能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加速器”。古浪县以“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陇情e通”“武威民情e点通”线上平台为依托,实现网格事项、特殊群体信息等动态实时更新,通过系统自动跟踪、专人专项督导,确保每起纠纷都按照“智能路线图”高效办结,不断提升网格治理效率。同时,建立矛盾纠纷全量数据库,实现矛盾风险“可感、可知、可控”,为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预警、公共服务优化提供精准情报信息支撑,推动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把控”转变。



为强化数据运用实效,古浪县建立“月调度、季研判”数据运用机制,推行“指挥调度+分析研判+网格培训”一体化工作模式,重点研判矛盾纠纷化解、未成年人保护、特殊人群管控等领域风险,为县域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今年以来,依托视联动力会议系统召开全县平安形势分析研判会8场次;通过平台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共4475件,化解率达99.23%;常态化开展网格员教育培训80余场次,基层治理“最小单元”不断夯实。

自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以来,古浪县累计受理各类诉求7800件,调解成功率达97.5%以上;网格前端排查化解纠纷占比超60%,重点人群服务满意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群众满意度均达99%以上,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从“马有信调解室”“爱心爷爷奶奶”等温情品牌传递治理温度,到“三调对接”机制破解疑难纠纷;从数据赋能织密风险防护网,到“古浪卫士”与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凝聚共治合力,古浪县充分发挥“5+”法则优势,以治理精度对接民生需求,用服务温度凝聚民心力量,以“小中心”书写古浪善治新篇章。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