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检察官讲述“重整山河织锦绣”
时间:2020-04-14 17:39来源:青海政法今日头条责任编辑:陈言

十年时光,足以把一个咿呀学语的宝宝变成懂事的小孩,把一个藏族老阿妈变得白发苍苍,但生活的热情、心中的信念永远都在。

2010年4月14日,是青海玉树人永远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日子,7.1级强烈地震瞬间摧毁了昔日美丽的江源小镇。今天是玉树地震十周年的日子,也勾起了亲历地震的几位检察官的回忆,那一年,他们在地动山摇中坚守、铭记、记录……

坚守:为民奔走的身影不变

“那时候感受到的不是艰苦,而是每位检察人的坚守。”回想起十年前的4月14日,玉树州检察院检察官马红毅陷入了沉思。

2010年4月14日,清晨5点钟左右,睡梦中的马红毅感觉房间四周突然动了起来,但她并没有太过在意,对生活在玉树的人来说,偶尔的小地震是很正常的事。翻个身后,马红毅再次进入梦乡。时钟指针走向7点49分。“轰隆一下子,当时衣服都顾不上穿,整个人都是蒙的。”十年后再次回想,她依旧胆战心惊。来不及思考的马红毅和丈夫以及妹妹一家随着住宅楼里的人群跑向家门口的玉树州体育场。“周围的人没有一个有人样的,都是‘泥人’。人们都聚集在操场上,街道四处灰尘滚滚,已经有很多人在街上奔跑呼救。”马红毅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了自己的亲人,“我的两个堂姐和一个表妹都被埋在废墟中,她们都遇难了。”说道这里,马红毅哽咽了。

纪念玉树4.14抗震救灾十周年特辑|检察官讲述“重整山河织锦绣”

航拍下的玉树灾区。

马红毅和其他群众一起汇聚到体育场,伤病员也陆陆续续被运进这片空旷地带。从惊慌失措中稍稍缓过点神来,马红毅没有犹豫,马上参加到救助伤病员的队伍中。因为伤病员越来越多,医生护士忙不过来,她就帮助护士们给每位伤病员拔针。马红毅回忆说,当时伤员很多,连输液挂吊瓶的杆子都没有,她和亲人便当起了“人杆子”。慢慢的帐篷后边开始有了一些罹难者的遗体,现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马红毅依旧不能忘怀。

地震后,玉树州检察院的检察干警开始在帐篷里办公,刚开始基本上是6到8个人在一个帐篷。既要帮助救灾,又要守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灾后重建工作。有的检察官去整理文件、有的去调查数据、有的帮助发放救灾物资……灾区安置点到处是检察干警忙碌的身影。回忆十年前这一幕幕,对马红毅来说,她感受到的不是艰苦,而是每位检察人的坚守。

纪念玉树4.14抗震救灾十周年特辑|检察官讲述“重整山河织锦绣”

玉树新城。

从帐篷到简易房

从不通水电到自来水入户

从危楼到高楼林立

从震断的道路到高速路通达

……

十年玉树,处处体现着人在青山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人民群众捐款捐物,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个地方送往玉树。

十年来,马红毅眼里看到的玉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片土地从废墟里逐渐挺立。震后的第四、五年,她和所有的受灾群众都已经住进了政府安排建造的楼房,她感慨着房屋里安装的暖气,宽敞明亮的窗户……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出现,交通更加便利发达,医疗教育等方面迅速发展,软硬件各项基础设施齐全。

纪念玉树4.14抗震救灾十周年特辑|检察官讲述“重整山河织锦绣”

重建中的玉树州检察院办公大楼。

纪念玉树4.14抗震救灾十周年特辑|检察官讲述“重整山河织锦绣”

玉树州检察院技术大楼开工仪式。

十年来,马红毅眼里的玉树州的检察工作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玉树州检察院的大楼变成危楼。一年后,新建的玉树州检察院大楼竣工,硬件设施配备齐全,有的新设备马红毅甚至都没听过。“这些硬件设备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让检察工作越来越电子化、科技化、信息化。”

纪念玉树4.14抗震救灾十周年特辑|检察官讲述“重整山河织锦绣”

马红毅与同事探讨工作。

十年来,马红毅心中的检察事业更加光辉灿烂。地震那年她47岁,如今,她已经57岁,十年时间,当初检察院里的中流砥柱,现在已成为大家的“心中靠山”,检察院里也注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每每遇到不懂的,我都要向年轻干警学习,虚心讨教。”马红毅笑着说。

“十年玉树,变的是城市的发展,变的是人民脸上自信的笑容。”马红毅说但不变的,是玉树人的家国情怀,是每一颗感恩的心。

铭记:检察事业的初心不变

2010年4月14日的清晨,对玉树州检察院检察官索玉丽来说是个平常的早晨。她像往常一样,催促着要上托儿所的孩子赶快洗漱,自己站在镜子前收拾头发……整个玉树州都在陆续苏醒中。

“那感觉就像天旋地转,很突然,人都来不及反应。”回忆地震发生时的感受,索玉丽直言,直到今天,当外面有大型推土机路过时,她的心里都会“咯噔”一下。

纪念玉树4.14抗震救灾十周年特辑|检察官讲述“重整山河织锦绣”

震后救援。

“地震后家里的房子成了危房,重建期间我们一家一直住在帐篷里。”提到地震后的住处,索玉丽特别讲到受灾群众一起自救的故事。地震发生后,满眼所见都是惊慌失措的人,受伤的、哭嚎的、奔走的……大家都被吓到了,还有很多人被埋在废墟里。一些房屋没被毁坏的居民,冒着余震的风险跑回自己家里,把自家的帐篷和食物拿出来分给大家,晚上20多人挤在一顶帐篷里过夜。

纪念玉树4.14抗震救灾十周年特辑|检察官讲述“重整山河织锦绣”
纪念玉树4.14抗震救灾十周年特辑|检察官讲述“重整山河织锦绣”

玉树州检察院大楼地震后受损。

“我来到玉树州检察院查看的时候,虽然检察院的大楼没塌,但是二层和三层已经错节,院里已经有男同志在搭帐篷了。”地震当天,玉树州检察院就开始了自救和互救。索玉丽当时的工作是发物资、统计受灾情况等。大家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她却要秉烛加班,撰稿、打印、发送传真等,将一天的工作情况及时反映给上级院。

每每提及孩子,索玉丽总感觉有所亏欠。地震时,她的孩子才6岁。震后,索玉丽一直投身工作和灾区重建,不得不把刚满6岁的孩子送到西宁亲戚家。直到半年后,才把孩子重新接回玉树。“孩子比地震前胆小自卑了许多,如果有风沙吹动帐篷,她马上会害怕的问我,是不是又要地震了。”她回忆,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玉树一天天变好,孩子心理状态也好了很多,如今已是一名高一的学生。

转眼间玉树地震已过十年,十年可以改变的东西有很多。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这给“丝绸南路”唐蕃古道上的明珠——玉树,带来了新的生机。玉树检察机关如何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是震后玉树州检察机关迎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玉树生态资源极其丰富,三江源、可可西里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自治州全境,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中华水塔”等美誉,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对保护好三江源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人类自身生存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立足于“生态立州”的理念,玉树州检察院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检察工作的总体部署,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能。三江源、可可西里、隆宝滩……都留下过检察官的身影。

对索玉丽来说,这十年,玉树满眼看得见的变化数不过来,可总有些东西,一直没有改变。2011年11月索玉丽被组织上安排到乡镇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一干就是5年,这5年也是灾后重建的5年。索玉丽深入到基层群众中,亲身经历和参与了玉树农牧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在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她深刻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2016年元月,索玉丽带着自己对检察事业的坚守,重新回到了玉树州检察院。

纪念玉树4.14抗震救灾十周年特辑|检察官讲述“重整山河织锦绣”

索玉丽

索玉丽说,十年来,她一直坚持的检察事业初心没有变。十年来,玉树的发展她都在亲历。玉树十年所发生的一切,都在她的眼里,都在玉树人的眼里。十年前,她在第一时间用手中的笔记录下震情,记录下灾情,记录下全州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干警奋勇救灾的事迹,并将这些信息在第一时间传到青海省院、传到最高检,为最高检和省院第一时间了解灾情、下达指示、开展援助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十年后,当年33岁的索玉丽今天已经是玉树州检察院的副检察长。她说:“我永远记得当年帐篷里,生起的火炉很暖和。”

记录:那动人的母爱永不变

“那一年我32岁,一心想着努力救人。”玉树地震已经过去十年,而那时所发生的一切,内美文次仍历历在目。

纪念玉树4.14抗震救灾十周年特辑|检察官讲述“重整山河织锦绣”

内美文次接待群众来访。

如今,内美文次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地震发生时,他是曲麻莱县检察院的一名干警,当时,他正在上班。美好的清晨,一天才刚刚开始,突然之间地动天摇,整个县城一片尘土。地震对内美文次所在的曲麻莱县影响不大,于是曲麻莱县检察院当即就组织了三辆警车和十几名干警,奔赴受灾较严重的结古镇救援。回忆起当时的心境,内美文次说:“根本来不及想别的,只是担心灾情是否严重,家人是否平安。”

结古镇也有内美文次的家人,他的父母、岳父岳母都在那里。“当时我父母家的房子快要倒了,他们就在外面搭帐篷住。”当内美文次担心父母的安危时,父母们也忧心忡忡,“他们时不时给我打电话,总让我自己多加小心。”而正当内美文次在废墟中用手挖手刨救助灾民时,却因为耽搁了时间而痛失救援岳父的机会。

失去亲人的伤痛还来不及疗愈,内美文次便毅然决然地同战友们一起投入搜救被埋人员的救援行动中。在废墟下、在瓦砾中,用双手刨挖,双手刨烂了、指甲盖也磨掉了,鲜血一直流也顾不上什么疼痛了。在第一天的黄金救援时间里,内美文次一共救出6名被埋人员,搜找到10多具遇难人员尸体。之后的连续20多天,全州两级院全体检察干警都连续奋战在灾情统计、救灾物资发放的第一线,很多干警的亲人遇难了、受伤了,家里的房屋倒塌了,但大家强忍悲痛,擦干眼泪,更多的想的不是自己,而是竭尽所能地为抗震救灾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尘土喧嚣、满目疮痍之下,内美文次背负着一名检察官、一名党员的使命感。“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有了时间观念,就是在救人,在干活。”内美文次回忆,当时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坐下来吃上一碗方便面。而灾难来袭,有些人硬生生的被夺去了吃饭、呼吸的权力。那一天,内美文次和战友们从废墟下挖出一对逝去的母子,“妈妈紧紧抱着一岁左右的儿子,尸体都僵硬了……这伟大的母爱,到现在我仍记忆深刻。”

时间的长河慢慢流淌,在这十年间,勤劳善良的玉树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和帮助下浴火重生。如今的玉树已经成为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城市,整洁的街道,宽敞的马路,一排排藏式的新民居,一所所现代化的校园,一片片商贸新区,一条条新建的道路通往大山内外,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对于这座城市的变化,内美文次感同身受,“但是”,他补充道,“玉树的服饰、饮食、宗教等等这些人文历史、民俗文化是一直没变的。”

作为玉树地震的亲历者,内美文次在这场地震中也受到了抗震救灾精神的洗礼,他立志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坚定地、义无反顾地扎根基层,为基层的检察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2018年,内美文次被任命为曲麻莱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基层院人少,他不仅要办理院里所有的公诉、侦监案件,还负责办理民事行政检察、控告申诉检察案件,同时兼职案件管理工作。超强度的工作使内美文次无暇顾及家庭,尽管心中满是对父母的亏欠、对妻子和儿子的愧疚,但每每想起那场地震,想起那些为了抗震救灾和玉树的灾后重建献出生命的那些人,内美文次总会扪心自问:“我们在本职岗位上的这点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纪念玉树4.14抗震救灾十周年特辑|检察官讲述“重整山河织锦绣”

玉树新城。

十年玉树在变与不变中,一代检察人坚守如初,玉树十年在变与不变中,一座城市在欣欣向荣。无论是废墟里挺起的“玉树精神”,还是“一带一路”下,逐渐熠熠生辉的“新玉树”,这里的一切都在焕发新的生机。悠远的马铃声依旧在铛铛作响,古老的丝绸之路再一次闪烁穹苍。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